第二十二章 宣府告急(1 / 2)

在場眾人,可不是隻有施泰張大嘴巴不敢相信,郕王府一眾太監和護衛也都是覺得不可思議,那邊周雲義等夜不收更是震驚萬分,便是早就知道“土木堡之變”的陸清這會也是驚得合不攏嘴。

禦駕親征可是一個國家僅次於皇位更迭的大事,且不說此次禦駕親征擔任大軍主力的三大營有十幾萬人馬,就是隨駕的文武百官也是數以百計,勳貴家將更是不計其數,這麼多人要在短短兩天之內動員完畢,還要從京城出發趕到幾十裏外的懷來,這效率,這速度,不光是本朝沒有,翻遍史書也找不到第二例,可謂是開天辟地頭一遭,聞所未聞!(如此動員速度恐怕除了後世的五大流.氓能夠一比,其他國家也都要自愧不如吧。)

想當年太宗爺也經常禦駕親征討伐北元,可太宗爺在親征之前便提前數月乃至一年就開始準備大軍的糧草供應,為此征用大量民夫、牛馬車輛,並組建專門的運糧隊伍,直到運達的糧食可以供應北征大軍在漠北食用數月後方才停止。

除此以外,太宗皇帝還要安排自己親征後太子監國、六部留守等事誼,直到一切安排妥當後方才出征,宣宗皇帝北征時同樣也是如此,否則,不管軍情再如何緊急,禦駕也不會輕動一步的。

須知這禦駕親征可是和國運相連的,尋常將軍出征敗也就敗了,大不了再選將調兵去打就是,可皇帝親率的大軍要是敗了,那可就要動搖國本了,一個不好便是王朝覆滅的下場。因此,曆代天子但凡決定禦駕親征,便無論如何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尤其是糧草這塊,更是重中又重,不管這個皇帝再如何天縱神武,在糧草不周的情況下,也萬萬不會輕率出征的。

可當今天子竟然隻用了兩天時間就率領三大營十幾萬大軍出了北京城,這等膽量,這等速度也實在是太叫人“刮目相看”了!就算之前接到邊關急報,朝廷在派駙馬井源掛帥援救大同時已經做了些準備,可這前後加起來也不到五天,短短五天時間,大軍能夠籌集到的糧草能有多少,戰爭所需的物資又能準備多少?

難以置信,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難怪後世史書提到“土木堡之變”時會有大軍缺糧,人心不安、士氣不振的描述,原來根子竟是在這裏——打一開始大軍就沒有攜帶足夠的糧食!

士兵吃飽肚子才能打仗,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難道正統皇帝朱祁鎮他會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難道那些文武大臣們也都不知道?提督三大營的英國公張輔可是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又是平定交趾的主帥,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張輔也會不知道?

腦袋瓜子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不可能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人人都視而不見,這中間肯定出了什麼差子,可這差子出在哪呢?

陸清皺眉凝想。

郭太監倒是沒有露出多少驚訝之色,他與西寧侯宋瑛兵出大同時就已經知道皇帝要禦駕親征,且知道京城那邊隻比自己晚了一天,因此驚訝也隻在初聽到消息時驚訝,這會卻是已經不感到如何吃驚了。但是禦駕已到懷來的消息還是讓他有些忐忑的,這忐忑卻不是對大軍倉促出征的不安,而是對自己即將見駕的不安,這種不安就好似後世小學生在學校做錯事要見家長一般。

“皇上怎會如此倉促?咱家雖是內廷出來的,不通武事,但這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咱家還是知道的,三大營可是有十幾萬人馬的,這人吃馬嚼,每日所耗糧草乃天文數字,隻兩天功夫如何準備齊全?大軍若是斷糧如何了得噢!”

施泰早將對郭太監的不滿拋到了腦後,這會一腦子裏全是擔心親征大軍來了,看得出,他雖然被趕出皇宮“發配”到郕王府,但骨子裏仍是對皇帝無比忠誠的,說這話時可是一臉的著急,偽裝不出來的。

楊俊看了眼一臉著急的施泰,卻道:“皇上的決定是倉促了些,但大軍糧草的事情不用擔心,我宣府有七大糧倉,儲糧上百萬石,屆時直接往大軍啟運就是,反正禦駕要往大同必經我宣府,有我宣府在,大軍又何虞無糧,施公公你就不必擔心了。”

聞言,施泰一拍腦門,喜道:“噢,咱家倒是忘了你宣府有那七座糧倉的,想來皇上早就安排到了,嘿,咱家這真是杞人憂天,瞎擔心了。”

宣府有七座儲糧上百萬石的糧倉?

聽到楊俊所說後,陸清下意識的看了眼他,心中卻沒有安定下來,反而更加困惑,既然宣府有七座儲糧共上百萬石的糧倉,那為何大軍還會缺糧呢?朱祁鎮既然率大軍是從居庸關出的京,那必定是經懷來至宣府,如此說來,這七座糧倉就在大軍的眼皮子底下,那大軍缺糧一說又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