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鳥類概述(1 / 3)

與其他動物不同,鳥類身上長有羽毛,有翅膀,還有角質的喙,它們絕大多數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鳥類的體溫是恒定的,它們以產卵的方式繁育後代。

鳥類起源

關於鳥類的起源,主要存在三種假說:一是鳥類的恐龍起源假說,二是鳥類起源於槽齒類爬行動物的假說,三是鳥類起源於鱷類爬行動物的假說。

鳥類起源於恐龍嗎

近些年發現於我國北方地區的一些恐龍化石,已經長有和現代鳥類非常相似的羽毛,為鳥類的恐龍起源說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更加傾向於鳥類的恐龍起源說。

帶毛的恐龍與原始鳥類

最近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許多1.3億年前帶毛的恐龍化石,如中華龍鳥、北票龍、中國鳥龍、尾羽龍、始祖鳥。

尾羽龍

尾羽龍的羽毛具有羽軸和羽片,與現代鳥類非常相似,從而證明帶有真正羽毛的恐龍確實存在。此外,它們的飛羽羽片呈對稱排列,不能飛翔等,其中有些恐龍已經長有和現代鳥類非常相似的羽毛。這些化石清楚地表明,今天的鳥類與這些長羽毛的小型食肉恐龍有非常近的親緣關係。

中華龍鳥

這是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的中華龍鳥化石。雖然長著原始羽毛,但並不屬於鳥類,而是一種典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

尾羽龍學名是“尾巴長有羽毛”的意思。

1996年8月由遼寧省的一位農民捐獻。化石上有一個十分奇怪的動物形象。這個動物大約有家雞那麼大,長度約0.8厘米,高高地昂著頭,翹著尾巴,就像一隻驕傲的公雞在報曉。頭很大,滿嘴長著帶有小鋸齒的尖銳牙齒,前肢非常短,尾巴卻出奇長,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態。最引人之處是它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著像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

把億萬年前的恐龍和生活在現在美麗的鳥聯係在一起讓人感覺有些牽強,但科學家們通過對化石的研究證明了以下的假說:在很久以前,有一種恐龍變成了第一隻鳥,然後經過億萬年的繁衍,形成了今天的龐大鳥類家族。

始祖鳥的首個遺骸是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之後兩年的1862年發現。始祖鳥的發現似乎確認了達爾文的理論,並從此成為體現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關係、過渡性及演化的重要證據。

顧氏小盜龍

顧氏小盜龍嘴裏長著牙齒,前、後肢和尾部均長有類似現代鳥類的羽毛,是典型的樹棲型恐龍,能夠用四翼在樹林間滑翔並捕食昆蟲。有研究成果表明,顧氏小盜龍具有和雙翼飛機十分相似的飛行結構,例如前肢為上翼,後肢為下翼等。在恐龍向鳥類進化的過程中,後肢羽毛逐漸退化消失,隻保留了更加完善的前肢翅膀。

始祖鳥

始祖鳥是世界上已知最原始的鳥類,生活於約1.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鳥化石標本發現至今,在德國巴伐利亞的同一個石灰岩地層中先後共發現了10件始祖鳥化石標本。有的化石完整保留了翅膀和尾部上的羽毛痕跡,但骨骼特征卻顯示出它們更接近其他獸腳類恐龍,如嘴裏布滿長而細小的牙齒,前肢上三趾都為較發達的爪,還有長長的骨質尾巴等。因而,始祖鳥是恐龍向其他鳥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過渡環節,但始祖鳥並不是鳥類的直係祖先,因為它在一些特征上已經非常特化。

孔子鳥

這種鳥生活在距今1.2億多年前的晚侏羅紀,原始性次於始祖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的鳥類。這種鳥主要生活在樹上,具有大而彎曲的腳爪,前肢上也保留著三個大而彎曲的趾爪,這些都是為了適應樹棲攀援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