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章 凶殘的“外籍”嫌犯(2 / 2)

“這就是網絡社會,信息社會的特點,就像廣告詞說的,現在是‘網絡無界限,地球是村莊’的時代。

好了,這次我是理解你的難處才解釋這麼多,下不為例,快去工作。”

“是隊長。”了解了事情的嚴重性,李浩苦著臉敬禮回答說,之後他和表情同樣僵硬的王洋一起,押著張黎生走出了古宅。

村間山路上,三人才走了幾步,李浩突然苦笑著說道:“小兄弟,我也是華姓老苗出身,押送你是上司的命令,有個得罪、閃失,你千萬莫怪。”

“沒得事警察阿哥,你吃糧當差,身不由己哩。”張黎生麵無表情的低著頭看著腳下的石板路,輕聲回答說。

警察和犯罪嫌疑人說出這樣脫離時代的對話,如果出現在申城那樣的大都市,無疑顯得十分怪誕,但出現在川西苗地這片被密林籠罩,仿佛亙古不變的小山村裏,卻顯得十分和諧。

張黎生通情達理的回答,讓押送他的警察放了心,而他沉默寡言的樣子,也讓李浩、王洋在從鴰窩村到縣城的這一路上,沒再煩他。

佢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的辦公地點不在縣公安局內,而是距離縣局不足五百米的一個獨樓小院。

因為刑警的特殊工作性質,院子裏密密麻麻放滿了警車,王洋進到刑警大隊後,猛打方向調了很久的車,還是鑽不進任何一個狹小的空位。

“媽的,四隊的人再這麼亂放車,老子非刮了他們的破車不可。”心情煩躁之下,王洋咬牙切齒的罵道,作為在基層搞刑偵工作的警員,爆粗口那是家常便飯。

“行了洋子,你就算砸了他們的車也是公家掏錢修的。

得了,你在這倒車,我先送這位張黎生小阿弟去辦公室等著楊大隊。”

“那行,等會我去打三個人的飯,加倆好菜。”王洋點點頭說。

“別忘了再買幾罐飲料。”李浩又特意多加了一句,打開車門,和張黎生一起下了警車。

於此同時,在鴰窩村,正和手下一起盤問鴰窩村村民和旅行者的楊正奇,接到了去佢縣公安局戶籍科核實張黎生實際年紀的刑警龍廣勝的電話。

“老鄉,要能回想起昨晚具體聽到了什麼,麻煩你一定通知派出所,這是惡性刑事案件,為了你們自身的安全…”楊正奇接通手機前,還不忘對一個幹瘦的老邁村民叮囑道。

“啥案件不案件地,闖了鴰窩村張家宅門還能不死,那才怪哩。

都說老張家這一輩地‘老漢’發苶,發苶,也不想想,真要發苶還能是張家地種。

你個娃娃當差和和氣氣地,我就多勸一句,莫攙和這事…”

相同的話這一上午楊正奇已不知道聽了幾遍,他隻覺的腦袋‘嗡嗡’作響,對旁邊的警員說聲:“耷娃,你來給這個老鄉記份筆錄,我去接個電話。”,就跑出了竹樓。

接連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楊正奇這才接通了手機,“廣勝怎麼樣,嫌疑人的年紀到底有多大?”

“楊大隊,嫌疑人今年六月六號已經滿了十六周歲。”

“這和我們摸底的情況正吻合,初中三年級學生,真是個天生的狠角色。

我這就提請批捕,準備審訊…”整整一上午終於聽到了一個喜訊,楊正奇語氣興奮的說道。

“還有個事,楊大隊,”電話裏,龍廣勝吞吞吐吐的又說道:“確定嫌疑人具體出生年月的證據是他的出生證明複印件。

那份證明是全英文格式的。

我和戶籍管理科剛分來的研究生小劉,看了半天才把意思完全搞明白了,嫌疑人出生在米國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聖喬治醫院,是米國國籍,他媽也是米國人。”

“什麼?”楊正奇一愣,錯愕的說。

“嫌疑人出生地是米國,擁有米國國籍,根據戶籍記錄,一個月大時被阿爹帶回國,辦了戶口。”龍廣勝小聲說。

“他一個生活在川西偏遠山區的孩子,能是米國人,你開什麼國際玩笑。

再說他要真是米國人的話,怎麼能上我們華國戶口,從小到大又是怎麼入的學,讀的書。”

“楊大隊,小劉大學學過《國籍法》,她說未成年人父母隻要有一方是咱華國人的話,隻要符合一定條件,就可以辦理華國的戶口。

咱這裏又是少數民族聚集區,戶籍管理比中原省份鬆得多,入學更簡單,山村學校,本地孩子那不是…”

“行了,別說了,這件事暫時保密。”楊正奇緊皺著眉頭對著手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