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閩,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距台灣最近處259公裏。全省麵積12萬多平方公裏,人口3185萬。有漢、佘、回、苗、滿、高山等民族。省會福州。
福建省境內有崇山疊翠,水秀山明。自然風景名山首推武夷、太姥,還有福州鼓山、連江青芝山、泉州清源山、邊城冠豸山等。自然勝景還有永泰姬岩、將樂玉華洞、永安桃原洞、仙遊九鯉湖瀑布、鼓浪嶼海濱等。主要古跡勝地有福州湧泉寺、漳州南山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等四大佛寺以及莆田元妙觀、泉州清真寺最為著名。人文景觀有馬尾羅星塔、晉江安平橋、洛陽橋。名人故裏勝跡有安南鄭成功墓、福州林則徐祠堂等。
福州市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是該省省會,市區人口91萬。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而且還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辟航運,北宋時福州港的航線已東達日本,西通阿拉伯諸國。著名景點有鼓山、於山、馬尾、西湖等處。
景點自助
開元寺
位於市區開元路,華僑大廈不遠;俗稱鐵佛寺,始建於南朝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原名靈山寺。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為今名。宋時曾改為道觀,複改為寺。寺內有鐵鑄阿彌陀佛像一尊,俗稱鐵佛,高5.3米,重約15噸。
閩王廟
位於市區,開元寺及華僑大廈附近,原為唐末閩王王審知故宅,公元946年改為廟。內有唐碑一座、宋碑兩座、明碑一座。唐碑為公元906年立,高4.9米,寬1.87米,全稱“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是記述王審知家世及其治閩政績,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
景點自助
於山
位於市中心古田路,因戰國時期有一古民族於越氏的一支曾居於此而得名。全山形如一巨鼇,最高點為鼇頂峰。山上有六鼇勝跡和廿四奇景,自古為遊覽勝地。山西麓有著名的白塔寺,為唐天枯元年(公元904年)閩王王審知創建,原名報恩定光塔寺。寺後白塔,七層八角,高41米,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山上的戚公祠,為紀念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而建,祠內有平遠台、萬象台、醉石亭、蓬萊閣、補山精舍等勝景;祠內展出戚繼光的戰袍甲片、《練兵實紀》、《紀效新書》等文物。
地方交通:乘2、8路公共汽車可達。
烏山
又名烏石,與於山隔著八一七北路,遙遙相對。環山寺觀櫛比,山間亭榭交錯,奇景甚多。現有天章台、霹靂岩、道山觀、呂祖宮等名勝。山上以石刻出名,曆代題刻甚多,其中以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篆書的《般若台》最著名,是福州古老的摩崖石刻。山上有雅浴池,泉水清洌,為泡茶上品。山東麓有著名的烏塔,與於山白塔遙相對峙,原名崇妙保聖堅牢塔,始建於唐代,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重建,為七層八角,高三十五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
地方交通:乘1、11路公共汽車可達。
西湖
此湖是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為農田灌溉之用,唐末辟為遊覽勝地。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繼位,在此築室名“水晶宮”,園內建造亭、台、樓、閣、榭、湖中設樓船,成為禦花園。現湖中有開化、謝坪、窯角三個島嶼,由柳堤和“玉帶”、“飛虹”、“步雲”三橋通聯。園內更有開化寺、宛在堂、歡沁園、省博物館及桂齋等。
開放時間:5:30~22:30
門票:1元
(另:博物館1元,動物園2、5元)
地方交通:乘1路公共汽車可達。
景點自助
鼓山
位於市郊閩江北岸,可於市中心五一廣場西側的郊區公共站乘39路巴士前往。鼓山因山巔有狀如羯鼓之石得名,海拔925米。山上湧泉寺,建於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迄今已有千年曆史。寺貌莊嚴,殿宇宏偉佛像完整,素有“閩刹之冠”的稱譽。寺東靈源洞聽水齋、白猿狹一帶,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譽稱“石鼓都會”。寺西蒼鬆翠柏,曲徑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雲洞諸勝。寺西南為登山石板路,長3公裏,石蹬達2500多級,沿途青鬆夾道,有觀瀑、半山、更衣等五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