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兩次技術革命時期的科學技術(2 / 2)

開爾文溫度與攝氏溫度的區別隻是計算溫度的起點不同,即零點不同,彼此相差一個常數,可以相互換算。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不能夠與熱力學溫度和國際實用溫標溫度之間的區別相混淆,後兩者間的區別是定義上的差別。熱力學溫度可以表示成開爾文溫度;同樣,國際實用溫標溫度也可以表示成開爾文溫度。當然,它們也都可以表示成攝氏溫度。

波動說的奠基人——楊

楊(1773~1829)是英國物理學家、考古學家、醫生,光波動說的奠基人之一。學術成就:(1)發現眼睛中晶狀體的聚焦作用和散光原因。(2)把光通過兩孔(後改為兩縫)後,在重疊處出現了明暗相同的條紋的雙縫實驗。他首先引入光波的幹涉概念並論證了波動說,又用波動說解釋了牛頓環的成因。(3)第一個測出了7種顏色光的波長。並從菲涅耳和阿喇戈的偏振光幹涉實驗提出光是橫波。(4)提出光的紅、黃、藍三原色理論。(5)研究古埃及的石碑,為考古做出了貢獻。著作有《關於聲和光的實驗與研究提綱》等。為了紀念他,把描述材料彈件的模景定義為楊氏模量。

楊氏實驗和楊氏雙縫實驗

1801年,楊讓光通過兩個靠近的針孔投射到屏上,發現兩束光被散開並重疊,出現了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物理學上著名的楊氏實驗。後來,他又把針孔改成縫,後稱楊氏雙縫實驗。他用這個實驗首先引入幹涉概念論證了波動說,又利用波動說解釋了牛頓環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

楊氏波動說的形象描述。

晶體光學的奠基人——菲涅耳

菲涅耳(1788~1827)是法國物理學家。1806年畢業

於巴黎工藝學院。主要成就:(1)做了一些重要的衍射實驗並總結了衍射理論。(2)以惠更斯原理和幹涉原理為基礎解釋了衍射現象,並用定量形式建立了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3)研製了很多光學實驗儀器如雙麵鏡幹涉儀、波帶片、菲涅耳透鏡、圓孔衍射儀等。(4)與阿喇戈一起研究了偏振光的幹涉現象,肯定了光是橫波。(5)發現了圓偏振光和橢圓偏振光,用波動說解釋了偏振麵。(6)推導出了定量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即菲涅耳公式。(7)解釋了馬呂斯的反射光偏振現象和雙折射現象,建立了晶體光學的基礎。

光柵的發明者——夫琅和費

夫琅和費(1787~1826)是德國物理學家。他的父親是玻璃工匠,靠自學鑽研了數學和光學。主要成就有:(1)改進了分光係統,發現並研究了太陽光譜中的若幹條暗線(現稱為夫琅和費線),並用衍射原理測出它們的波長,將576條暗線排列成表。(2)測量了各種光學玻璃的折射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解決了大塊高質量光學玻璃製造的難題。(3)以幾何光學為依據研製了消色差透鏡,以取代盲目試驗的方法。(4)首創利用牛頓環方法檢查光學表麵加工精度及透鏡形狀。(5)製造了大型折射望遠鏡。(6)第一個定量地研究了衍射光柵,製造了260條平行線組成的光柵來測量光的波長。1823年又用金剛石刀刻製了玻璃光柵,成為今天的通用光柵。他集工藝家與理論家與一身,把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結合起來,對光學和光譜學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