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地學(35)(3 / 3)

計算機研究的先驅埃克托

埃克托是美國工程師,1919年出生。他與莫奇利一起領導了“埃尼阿克”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任研究組總工程師。1945年底研製成功世界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此後,他仍與莫奇利合作,相繼研製成“拜那克”計算機和“尤尼瓦克”-Ⅰ通用計算機。他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員。1948~1966年間在美國共獲得85項專利,1966年獲國家科學勳章。

計算機應用大師享斯菲爾德

亨斯菲爾德生於1919年,是英國電子工程師。1951年,亨斯菲爾德進入EMI公司,設計了英國第一台全晶體管計算機和薄膜存儲器,以後又從事模式識別研究。1961年研究計算機處理斷層圖像的技術,1968年獲得專利,1973年研製成X斷層掃描機(XCT)。因此獲得1979年度諾貝爾生物學和醫學獎。

智能機器和機器人

20世紀的新寵——機器人

機器人概述

機器人是應用程序控製的具有類似某些生物器官功能,以完成特定操作或移動任務的機械電子自動裝置。複雜的機器人除機械手外,還具有多種人類器官的功能,如觸覺、視覺、聽覺、行走機構以及用計算機實現的控製和規劃係統。機器人已開始用在對人體有害、危險或人工達不到的生產環境或工作環境中,如噴漆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印機、傳真機等設備來自動處理辦公室的日常事務工作,諸如財會、統計、計劃、購銷、文書、檔案等。

機器人經曆了三個階段:單機係統、本單位的局部計算機網絡係統、跨單位的計算機網絡係統。

第一代機器人

1966年,一個具有極簡單智能的機器人雛形問世了。這是一機器人發展到今天,其功能已非常完備。最新一代機器人有更為敏銳的感知功能,學習、判斷和運動能力也更強。種隻能聽從固定和變換工作程序的指令,並能進行簡單機械動作的裝置,被稱為第一代機器人。當時,一架載有氫彈的美國飛機在地中海上空不幸遇難,一枚氫彈墜入海中。為了避免彈體核燃料因破損滲漏產生輻射對打撈人員造成傷害,一個裝有電視眼和機械手的簡易裝置被製造出來。利用它,科學家們毫不費力就將氫彈安全地打撈了上來。同年,美國某家醫院安裝醫療裝備放射線源時,有半支香煙頭大小的放射性鑽C60掉了出來,結果也是用這種簡單的機械人拾起,並放入鉛盒內的。

從此,機器人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們的廣泛注意和研究。僅在1967年,美國就有75台機器人用於生產。這一年,蘇聯的人造月球衛星就是指派機器人挖取月球岩石和土壤試樣的。

第二代機器人

第二代機器人已經具有視覺和觸覺功能,能在“理解”周圍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小型電子計算機廣泛推廣使用和價格降低的條件下出現的。它由電子計算機控製、存貯和處理周圍環境反饋的信息,進行判斷,然後按既定的要求進行操作。製造第二代機器人的設想早在1958年就在美國被提出來。1961年底,科學家研製出的用電子數20世紀60年代的機器人隻有簡單的感知和行動。字計算機控製的機械手模型,在近十年後才得到推廣使用。1970年,丹麥人索倫森製成一個可以操縱挖掘機的電子液壓控製式機器人;美國同時也研製出模仿人的肩、肘、腕和手指動作的機器人,可以用幾種速度連續行走。以後,世界上又陸續出現了有觸覺和重量感的機器人。

第三代機器人

第三代機器人是具有人的簡單智力和學習功能的機器人。它能滿足兩種基本要求:一種是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能在複雜條件下完成多種處理物品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的任務;另一種是具有識別環境及其變化,並作出正確判斷和進行工作的能力,具有進行聯係“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科學家研製成功具備“手-眼”裝置和帶觸覺手的智能型機器人。它有兩隻眼,一隻眼用於看圖紙,另一隻眼協助機械手進行裝配,依靠兩隻眼的協調配合,完成對圖紙設計的實際裝配工作。1973年7月,日本早稻田大學研製成一種有腿的機器人。它具有人造耳,可根據人們的口頭指令作出反應。它還裝有識別物品的人造眼和有觸覺的人造手,以及可作出簡單回答的人造口。這項研製標誌著機器人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