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迅的環保世界裏,她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2008年,還被聯合國駐華代表馬和勵在任命儀式上以環保新人姿態介紹給大家的周迅,在一年後的3月9日,已經可以堅實地站在環保的大舞台上,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通過購樹抵碳的方式將自己2008全年因飛行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碳補償,抵消自己的碳排放。周迅這一舉動不僅使其成為國內低碳生活明星第一人,更引領了一種全新的綠色生活形態。
2008年,周迅更是演藝、環保雙豐收。不僅以《李米的猜想》、《畫皮》、《女人不壞》三部電影連放的形式,製造出08,周迅電影季。更以奧運期間“綠色出行三部曲”,為自己的環保之路開了個好頭。2008年7月10日,作為環保先鋒,周迅在單雙號限行到來之前與數十位記者共同體驗公共交通的便捷與環保。在車上,她與美國環保協會張建宇博士及媒體記者共同探討環保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計算,此次搭乘公交車的行為共減排二氧化碳50千克。16日,周迅又與幾位熱衷環保的明星一同參與橫穿北京不開車活動,從天壇到鳥巢,體驗步行、地鐵、出租車、公交車和自行車5種交通方式出行。17日,周迅亮相未開通的地鐵10號線拍攝宣傳片,推廣綠色出行。相信,周迅這樣持續3天不知疲憊,不遺餘力的大力宣傳,一定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環保在生活中無處不環保這一理念。2008年6月,周迅率先推出“我們的貢獻10條環保小貼士”,集合生活中10條可做易行的環保心得,通過出任TIMEOUT雜誌客座主編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輕鬆調頻雙管道向公眾大力推廣,不遺餘力地將自己的環保心得及綠色倡議書與讀者們分享。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有機會,周迅就會向身邊的親友宣傳環保理念。歌手組合BOBO就曾經“被周迅姐告知要使用環保筷子,不要用一次性水杯”。而由周迅發起的征集環保活動LOGO,也得到了公眾的積極響應。
大部分時候,周迅的倡議都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因為很多生活裏的環保小細節確實是通過舉手之勞可以做到的。但是也有不那麼順利的時候。2007年她在雲南拍攝《李米的猜想》的時候,曾經倡導過所有的劇組工作人員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周迅讓助手買了很多餐盒,還請了一位阿姨幫他們洗所有的餐具;另外她還建議工作人員都在自己使用過的礦泉水瓶上寫自己的名字,這樣可以重複使用,減少浪費。
這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是周迅也很鬱悶。因為在劇組建議製片部門不用一次性餐具,這樣確實增加了劇組的開支和許多麻煩,她買來的餐盒和筷子經常被弄丟了,許多人認為洗不幹淨不願使用。這讓周迅覺得很尷尬。但她說:“遇到挫折的時候我也會灰心,會難受,我一直信奉‘順其自然’,但有的東西我必須堅持。”
2008年7月,周迅的環保努力就已獲得國際認可。新加坡花園節組委會與新加坡蘭花協會共同命名一款新品種蘭花為“周迅石斛蘭”,從此“周迅蘭”將在新加坡長期展示,且為獨一無二的非賣品。這個榮耀每兩年隻有一人可以獲得。周迅是因《如果·愛》等電影成就,以及積極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大使推廣環保,獲得主辦單位的青睞,讓她成為中國首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女性。2008年6月,周迅出席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日本TBS商業電台聯合發起的“亞洲熄燈兩小時節能行動”。在活動現場,她與亞洲近百家電台的力量彙聚在一起,用同一個聲音發出強烈呼籲“向地球致敬——熄燈兩小時共同倡導節能環保!”在2009年影視頒獎盛典的舞台上,周迅更興奮表示:自去年6月我和我的團隊參與了亞洲熄燈兩小時節能活動後,我看到“全球熄燈一小時”這個活動在今年有了更大範圍的展開。她難掩激動之情,特別呼籲台下所有的影視同行能夠成為“我們的貢獻”的合作夥伴,努力讓每一個地球公民心中都種下一粒綠色的子,贏得了台下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