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之外,我們還會參與很多的社會活動,購物消費,親友交際,出行旅遊是其中的重頭戲。在這個過程中,節約仍然是必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節約錢。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花錢觀念和花錢習慣,直接影響著我們以後的消費行為。現在全世界都麵臨著金融危機,它引起的連鎖反應波及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麵,很多公司破產,工廠開不了工,工人失業,給社會造成了很多損失,很多家庭的收入也受到了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崇尚“過度消費”造成的惡果,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把節約當成習慣,減少浪費,使我們的社會變得和諧友愛,我們的資源得到可持續的利用。
66培養不亂花錢的意識和習慣
現在很多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擁有或者“曾經”擁有過自己能支配的錢。為什麼這樣說呢?且不說平時爸爸媽媽因為種種原因給零花錢,就說春節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收到數目不等的壓歲錢,多則成千上萬,少的也有幾十上百的,這些壓歲錢有的爸媽是“沒收”了,孩子需要再跟父母要,有的爸媽則允許孩子自己支配。對於自己能支配的錢,孩子們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在幾天之內就花個精光,有的則自己把錢存在銀行或者放在儲蓄罐裏,平時隻買自己生活和學習上的必需品,這樣攢著買一個需要花錢多的大件物品;還有的孩子會在假期去幹些不影響身體健康和學習的力所能及的零活,自己掙點錢。以上這些處理錢的方式,就是理財。
在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直接關係到我們一生的發展和幸福,理性的理財習慣使我們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具有要得到必須付出的意識,明白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的道理,長大後就不會那麼容易受騙,去相信一些小投資、多回報的騙局,減少被騙的機會,更有利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我們中國也有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裏的“算計”就是指妥善管理自己的錢。
青少年時期的我們不具備固定收入,不具備成熟的金錢和經濟方麵的意識,不具備熟練的理財能力,卻具有強烈的消費要求和欲望,什麼都想擁有,什麼都想買。由於文化的不同,西方國家孩子的理財觀念和習慣就很好,父母不亂給孩子錢,上初中的孩子假期出去打工是很普遍的事情,很多人上大學的學費都是自己掙的。而在我們國家,出於對孩子的愛,父母會無條件地給孩子錢,甚至在家庭難以承受的情況下也要滿足孩子的願望,這樣使得孩子沒有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沒有為了將來暫時忍耐的能力和習慣,還會使得孩子的虛榮心膨脹,這些對孩子的一生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在報紙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一些大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因為信用卡的過度透支,欠下大量債項,最後被起訴到法院,這樣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因此,如果你有屬於自己可以支配的錢,好好想一想該不該花,怎麼花;怎樣讓每一筆錢都花得物有所值;如果條件允許,經過父母同意,你可以自己去試著掙錢,體會一下父母掙錢的辛苦,不要動不動就伸手管爸媽要錢。
67合理利用信用卡
辦理信用卡原本是為了便利、美化生活,如今卻變了味。刷信用卡付賬方便又瀟灑,美其名曰“用明天的錢打造今天的夢想”,但信用卡不是免費蛋糕,提前消費,超前打造美好生活,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想從“負翁”變富翁,刷卡消費須謹慎。
信用卡需要合理使用
隻留一張信用卡。實在離不開信用卡,就留下一張,將其餘的全部撤銷,這樣年費省下一大筆不說,也能有效避免大額負債的產生。
上街隻帶現金。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如果購物時是用卡消費,輕輕薄薄一張卡一刷很容易超出預算,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因為看不到摸不到現錢,所以不知不覺間就會超支了。假如帶現金就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一張一張鈔票數起來會讓你覺得有顧慮,會控製自己花錢的欲望。如果是購物狂或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人,上街前還是把信用卡留在家裏為好,以防過度消費。
以儲蓄卡代替信用卡。儲蓄卡消費具有和信用卡一樣方便、省心的優點,但因其不能透支會在很大程度上削減消費欲望,同時避免負債。
清理“睡眠卡”。將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卡及時清戶,否則你卡中的餘額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銀行扣除,這也是一筆損失。
就近開戶。跨行取款要交一筆手續費,一般是取100元或50元現金,收取1元手續費;取200元及以上金額,會收取2元手續費;有的銀行比較特殊,會收取每筆4元的跨行費。開戶行最好選擇離家或單位近的銀行,方便存取,能有效避免這筆額外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