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非雀形目鳥類精選(4)(1 / 3)

川秋沙(Goosander)

身體流線型,喙窄而長的大型食魚鴨,善於潛入水中快速遊泳以追捕獵物。喙端具鉤,上下喙兩邊都有後傾的尖銳齒狀物,利於抓捕身體光滑的魚類,在河灣、低地河流、湖泊、流速快的河中和高地溪流中捕捉魚類。常沿著水流方向快速低飛,幼鳥先由捕捉水中昆蟲開始,慢慢學習捉魚。以小家族群形式生活,常聚集在地麵或樹上。

位於樹上、海岸、岩壁、石縫中的洞。

地理分布

繁殖於北美洲北部和歐亞大陸,南下到美國南部和中國中部過冬。

白頭硬尾鴨(White-headed Duck)

生活在淡水、河流上遊,以及淡水與鹹水混合湖中,屬“硬尾類”潛鴨。尾巴通常在水麵上或水中,隻有在炫耀時才豎立起來,喜歡在長有蘆葦穗的開闊淺水中,捕食水生動、植物。很少上岸,偶爾笨拙地在陸上行走。

樹洞或地上的淺窩。

地理分布

繁殖於西班牙南部、中東和亞洲中部,呈不連續分布,東部種群往南遷移到印度西北部過冬。

麝鴨(Musk Duck)

背部呈圓形,頭短小的大型潛鴨,粗喙上懸著奇特的圓盤形肉垂。羽毛發出麝香味,因而得名食昆蟲、蛙類等小型的水生動物,因在陸上行走困難,所以很少離開水麵。

水邊植被中的淺窩,偶爾化於倒下的樹上。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亞南部。

附注

雄性比雌性大得多。

紅頭美洲鷲(Turkey-vulture)

常在空中翱翔盤旋找尋食物,利用美洲鷲科鳥類特有的敏銳嗅覺,判斷動物屍體的位置。除了功物的腐屍外,也捕殺蜥蜴之類的小動物,或偷食鳥蛋和雛鳥。

樹枝平台,位於樹上、峭壁或多岩百地帶。

地理分布

從加拿大南部延伸到南美洲南端和福克蘭島。

加州兀鷲(California Condor)

大型的食腐鳥,常存寬闊的自然區中巡遊覓食。隻有在氣候和暖的天氣裏,才能借著上升熱氣流向上翱翔,盤旋到所需高度;遇到寒冷多風的氣候,就隻能在地麵上活動,不取食的時候會棲息在一處,不時用嘴梳理羽毛,以打發宅閑的時間。

單枚卵,產於地上、岩石的突出部或洞穴中。

地理分布

美國西部,現在主要見於籠養。

附注

因被認為會危害家畜,而被捕殺至瀕臨滅絕,又因繁殖力低,每兩年才繁殖一次,並且要5~7年才能成熟,所以種群恢複受到限製而致數量減少,1984年時隻剩下17隻,80年代中期開始以人工飼養剩餘的種群,數量有所增加,目前已有試驗性地放生。

王鷲(King Vulture)

生活在熱帶雨林中,雜色羽毛、鮮豔的頭部以及寬翅和短尾是其特征。天氣暖和時,能借助上升熱氣流盤旋到一定高度;無風的日子,就隻能由樹枝頂端低飛,或降落到森林中的空地上尋食。常離開森林到有牛羊放牧的熱帶草原覓食,正常情況下不集群,但有時會聚集在大型的腐屍旁分食。由於體型和力氣較大,能比其他食腐鳥優先取食,很少在森林中出現,僅偶爾捉取林中擱淺在河中沙洲上的魚,也捕殺小的爬行類或幼小的哺乳類動物。

記載的資料很少,曾發現單枚卵產在林中樹幹的淺凹裏。

地理分布

墨西哥到阿根廷北部。

鶚(Osprey)

食魚的猛禽,常在湖泊、河流和海濱上空盤旋,捕捉水中獵物時兩腳在前,舉翅向下俯衝,甚至將整個身體浸入水中,然後兩腳抓魚出現在水麵繼續飛行,把獵物帶到樹枝上或巢中吃掉。

由樹枝築成,位於樹上、海岸邊、岩石或人造的平台上。

地理分布

在各大洲繁殖,過冬時移至南美洲、非洲和亞洲。

附注

雌鳥的體形比雄鳥大。

蜂鷹(Western Honey-buzzard)

十分奇特的猛禽,大多以攻擊黃蜂或野蜂的巢而取得食物。常在追蹤觀察昆蟲後,挖開它們的巢,取食蜂蜜、幼蟲或成蟲,腿上濃密的羽毛和厚鱗片可以防止被螫咬,有時也捕食老鼠和蛙等較大的動物。繁殖後,會成群遷移到一年四季都有食物的地區。

大而髒的杯狀巢用樹枝堆成,位於枝冠高處。

地理分布

繁殖於歐洲大部分地區,西伯利亞西部和亞洲中部,南移至非洲中部以北過冬。

附注

雌鳥的體型比雄鳥大,羽色由深到淺有不同的色形,翅下的羽色變化最為明顯。

鳶鷹(Red Kite)

身體細長,尾部呈分叉狀的猛禽,飛行速度緩慢,翅膀扇動的幅度大,長時間滑翔,飛翔姿態優美。捕捉鼠、野兔等各種不同大小的動物,動作敏捷,靈活又凶猛。

位於樹上的大型凹狀結構,由小樹枝、泥土和羊毛築成。

地理分布

歐洲大部分地區、非洲西北部和中東。

附注

雌鳥的體形比雄鳥大。

吼海雕(African Fish-eagle)

已特化成為專門食魚的鳥類,常單隻或成對在臨近水域的高枝上活動大多在棲木上觀望,然後猛然擺動雙腳下撲,捕捉水中的魚類,也會捕殺水鳥、取食擱淺的魚和動物的屍體,有時在飛行中捕食,叫聲為連續四個音的吼聲。

通常位於水邊的樹上,由許多樹枝堆成,中間呈碗狀,內襯草。

地理分布

撒哈拉南部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