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八 走馬上任 九 農轉非(1 / 3)

八走馬上任

1971年3月20日,是我離開軍馬二隊做工人工作崗位而走馬上任馬四隊領導崗位工作的一天,也許是因為我受到了組織的器重,也許是因為我工作崗位突然的變動,也許是因為我得了寶貝兒子,或者說也許這幾方麵原因都有的緣故吧,反正我今天的心情不由得格外的,特別的,高興和暢快,確切的說是非常的興奮非常的激動。

夤夜,四處靜悄悄,躺在床上的我,這時心裏麵想的很多很多,當然想的最多的就是上任之後如何地去開展工作,如何地去處理好上上下下方方麵麵的關係,如何的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再學習,再提高自己,又如何的重新去安排自己新的生活方式等等。

翌日清晨,東方的天幕魚肚白時我就起了床,走出去站在那美麗甲天下的大馬營大草原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空氣,頓覺心胸寬闊,神思飛揚,心曠神怡,有一種“遺世獨立”的那種特別特別舒服的感覺。

一夜工夫整個空間就好像新充了更多的氧氣,分外的潔淨清爽,沁人心脾。一會兒東方的天空泛起了一片粉紅色,極目遠眺眼前的一切完全被粉紅色的霞光罩住。朝霞漸漸變濃變深,粉紅變為橘紅,又變為鮮紅。一輪紅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陽冉冉升起。四周此起彼伏,有嘰嘰喳喳的一群群鳥兒聲,有馬圈裏傳來的大馬群的嘶叫聲,還有……讓這些打破了早晨的寂靜。隻見那飄浮著朵朵白雲的湛藍天下,那一眼望不到邊際富饒而遼闊的大草原是一片金光燦燦。我現在就置身於這幅美麗大自然詩情畫意無限美好的畫卷之中。思緒融進了這宏大的空間,仿佛脫離了這塵世間的一切羈絆,沐浴著萬物再生的雨露,自由自在遨遊在人間仙境。此時的我,在體味著作家茅盾所說“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這句含義極為深刻的話。突然間聽見遠處傳來我隊出納員魏誌剛同誌呼喊我去吃飯的聲音,這才仿佛把我從夢境中驚醒。

飯後,副隊長柴希珍(後來提升為二場副場長)和兩個牧工用馬拉炮車拉著我的全部行李送我去馬四隊上任。

去馬四隊的路是下坡路,所以炮車飛也似的一會兒就到了隊部門口。馬四隊的領導早已為我準備好了一間粉刷的潔白如新的辦公室兼宿舍等待我的到來。房間裏的辦公用品、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而且全都是新展展的。這些東西讓我看在眼裏興奮激動在心裏,心中暗自想,看來呀,當了領導後的一切就是和從前當工人大不一樣啊!

第二天也就是3月22日晚八點,馬四隊召開了歡迎我這個新上任領導的全體幹部職工大會。二場的“一把手”張忻政委也特來參加,並作了重要講話。四隊黨支部書記王忠山他首先宣讀了場黨委對我的任命書。接著讓我作了表態發言,大家對我的發言抱以熱烈的掌聲。當然,我心裏明白這掌聲以為著什麼。

過了幾天以後,我們四位連隊領導負責的具體工作在王隊長的主持下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讓我這個副政治指導員分管的工作是:共青團、宣傳教育、學校、公共食堂、家屬隊和協助指導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來到馬四隊與我原來工作過的馬二隊,雖然這兩個連隊的工作都是育馬的,但在性質上有所不同,其根本的區別在於:馬二隊是馬的“繁殖”隊,馬四隊則是馬的“育成”隊。就好比說馬二隊的母親把孩子生下來哺乳到10個月,然後把“男女”分別分開送到性別不同的兩個“幼兒園”去培育,即男性送到馬四隊這個“男性幼兒園”,女性送到馬三隊這個“女性幼兒園”,而由這兩個幼兒園一直撫養到三歲。之後,“男”的被軍隊體檢合格的就光榮參軍入伍,“女”的體檢合格之後就被送回娘家當“新娘”做新媽媽。而對剩下來不合格的“男女”統統被淘汰,賣給地方去為農村農業生產服務。

山丹軍馬場屬軍牧企業,其管理體製既有軍隊特色又有地方特點。其各個連隊的建製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就是說學校、幼兒園、衛生所、食堂、家屬隊全都有。這樣的建製無疑對連隊在生產工作上、職工生活等方方麵麵都給予創造了便利條件,但是,卻給領導者的工作帶來的複雜和麻煩是非常的多。最最令我頭痛的工作,那就是連隊家屬隊的家屬和學校老師的管理工作,那可是最難做的工作。

就家屬隊的工作而言。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現實情況告訴我的的確確是這樣的,她們沒事兒紅太陽一出來她們也就出來了,整天的三五湊成一堆,真是個傳事孵化器,又是個是非之地,好的、壞的都在那裏發酵升溫。嘮叨陳穀子爛芝麻,養豬喂雞生孩子,說三道四,說東道西,曾的長,王的短,扯閑“蛋”,說著說著就說出是非來。動不動就疾言厲色發生爭執,有時會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來。她們中發生的一些“案子”非常非常的難以斷清楚誰是誰非,真有點“瓜藤繞到豆棚上糾纏不清”,而且她們之間的矛盾永遠永遠的也解決不完。在家屬們之間產生的矛盾現象,同時必然的就影響到了牧工們之間的不團結,最終一定導致連隊生產建設受到很大影響,所以說,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認認真真去抓好家屬的管理工作。

再拿小學校的老師們來說吧。之所以很難管理,是因為看似他(她)們一個個表麵上都文質彬彬,斯斯文文,溫文爾雅,和和氣氣,其實骨子裏剛烈著呢,貌合神離,內心深處卻相互恨之入骨,勾心鬥角。但他(她)們從不明搭明的,也就是說不明目張膽的鬧矛盾,而采取的卻是暗中操作,相互設置障礙這種卑劣手段而達到目的。雖然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但他(她)們是“秀才拉到香爐裏,知理不講理”,雖然不講正理,可歪理卻是“瓷瓦盆出窖一套一套。老師的問題最終導致培養“革命接班人”的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使連隊生產建設同樣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同樣不得不花費很大的精力認真去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牧區工作,尤其作為一位牧工,最能炫耀自己的,那就是說莫過於有一匹長得駿、走得好、跑得快的剽悍大走馬。同樣當牧區領導的,尤其是工作在出好馬窗口單位的馬四隊工作的領導,那你當然的更應該在自己的屁股底下有一匹在全場數一數二的大走駿馬才行,否則,在全馬場人麵前你就很沒麵子,大家會說你是一位不怎麼樣的領導。

我調任馬四隊擔任領導職務之後,在那些馴馬高手的協助下,他們為我挑選了一匹起名叫“烏雲蓋雪”(一身黑四蹄白)膘肥體壯,性子較暴烈的三歲騸馬進行了**。這匹體態強悍駿逸的馬,被**之後很有出息。在後來的各種場合下它都為我爭來了不少麵子,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比如說,曾在1972年的“八一”建軍節,全總場走馬大比賽中獲得過第二名。我的這匹“烏雲蓋雪”坐騎,可以說是“奔騰萬裏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雲開。製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的一匹剽悍駿美的好馬。所以我對它特別的愛,有如愛子般的那樣疼愛它。

隻有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這才是做好領導工作的法寶。到任之後,對如何開展工作在我的腦海裏已有了一個大致地輪廓:那就是首先深入下去接觸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少說空話,多幹實事,以身作則和職工打成一片。於是,自到任後幾乎天天深入到班組、深入到牧群、深入到各個部門進行全麵了解情況。用這樣的方法不僅僅是與大家拉近了距離,溝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與此同時這樣做了我也進一步熟悉了畜牧生產業務,提高了自身的整體素質。

當然,我把我的重點還是放在孜孜不倦學習,研究馬列和毛主席思想以及哲學、政治經濟學、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思想教育管理這方麵。因為我清楚我的職務是副政治指導員,我的職責是協助指導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分給我的其他分管工作。

隻有小學六年級畢業文化程度基礎背景的我,總是老感覺自己才疏學淺。所以,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我從來不敢也沒有放鬆過一天的自學。而且經常要花數倍於別人的時間和功夫去拚命學習。真的在學習知識上我可以說是達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除工作之外,幾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全都用在讀書學習上。讀書和寫讀書筆記已養成了一種習慣,一天不讀書我就好象吃饃,一頓不吃就感覺餓,讀書不做筆記就好像沒收獲一樣。其實在我很早就立誌博覽群書,讀書破萬卷,涉獵典籍,力爭能達到博古通今,薄技在身,勝握千斤這樣的一個水平。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深感讀書的確能使一個人生命進入到更高的境界,能使心靈釋放奕奕神采,能使人之氣質與風度彰顯出來。也就是說隻有夯實文化基礎,隻有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過人的才華方能使一個人具有翩翩的君子風度和良好的氣質修養。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博學使人深刻。”巴金亦言:“人不單是靠吃來活著。”在我來說,一直無論讀書還是看報都完全為的是從中獲得知識吸取營養,絕不是讀書、看報是試圖“**”或滿足自己的“窺陰癖”。

1971年4月5日這天,坐在辦公室桌前看書學習時,看著看著不知何時趴在桌子上伏案睡著了。猛然驚醒,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首《自勉》的詩句。

自勉

自感文淺心發急,分秒必爭看書籍。

伏案邊閱邊筆記,何時俯首夢中裏。

年複一年收獲大,絕不虛度好年華。

持之以恒雄心樹,淵博知識積山峰。

每年的夏季都由我率領著全隊七個馬群班,40多名牧工,1400多匹馬,進駐祁連山山中放牧。要在那深山老林裏放牧長達3個多月之久,期間和牧工弟兄同甘共苦,共患難,可以說在一切事情上榮辱與共。之所以每年夏季都由我來帥領全連隊的馬群班進山放牧,這是因為在我們四位連隊領導中我是最年輕的,理所當然的我應該多吃苦了。

平時在一馬平川的馬營灘大草原放牧工作,生活條件就尚且如此的艱苦,更何況進到深山老林放牧之難那就可想而知了。不過雖然在這3個月時間裏工作、生活環境條件非常的艱苦,但是過的是非常鬆散快活自由的日子,除放牧以外基本不搞政治學習之類活動,整天就是玩,因為在這裏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與少數民族的遊牧民一模一樣。

進山的那天我們用犛牛馱著帳篷逐著河水源,七拐八彎到達一個選擇好的地方,然後數頂帳篷分別紮在各山溝清清流水的青台岸上。這數頂帳篷遠看去就像一朵朵穿黑衣的黑蝴蝶,又好像是靜靜倒扣在綠地毯上的玉盅。然後把馬群趕上山坡,灑在山溝溝山岔岔,此時你再看上去,那成百上千的大馬群真的像是滿天的星星撒落在山坡上。馬兒在有選擇的吃著自己喜歡的綠油油青草,渴了它自己就會去喝溝壑裏的潺潺流水。吃飽喝足之後站在高高的山梁梁上享受著吹來的微微輕風,這時你如果說有興趣,細心觀察馬群的話,就可以看到那每一匹馬的尾巴真的是“風吹馬尾千條線”特別地好看。此時此刻的我,坐在山坡看著馬群心裏在想著,多麼幸福的“無言戰士”啊!

馬兒在山上自由自在選擇吃自己最喜歡的草,而我們的牧工們也很幸福,在帳篷裏用三個石頭頂起一個鍋,鍋裏煮的是自己喜歡吃的手抓牛肉或手抓羊肉,吃著肉猜著拳喝著烈性的青稞白酒,而後不是打撲克牌,就是先牛九,或者睡大覺。我和弟兄們就是在深山老林這樣的環境中享受著苦中尋樂,樂為消愁的自由開心生活。局外人如果有機會去到牧區,處在這種氣氛中的話,也會感覺到這是多麼“幸福”的牧馬人生活。

帶著人醫和獸醫這兩個我的“保安”,幾乎每天都要巡回在7個放牧點上。每到一個點,弟兄們總是要把我熱情地款待得醉在不眠中,有時候款待得將我吃進肚裏的肉、喝進肚裏的酒和牛奶,都要統統被全放在現場。用草原上人的話說,這就叫“當場兌現”,或者叫“當場下豬娃子”,說白了就是讓你把吃喝進肚裏的東西統統吐出來。

為了給弟兄們改善生活,我常上山去打獵。背著武裝部配發給我們畜牧連隊防狼害的“七六二”步槍,帶上百十來發子彈,再帶上一名助手。天不亮我們就要摸著黑,爬到半山腰隱藏起來,一直守候到太陽冒花子,也就是山頂紅裝素裹時,睡了一夜的石羊、香獐子等獵物就會漫漫出來吃早餐,它們先是跟著太陽影子盼盼(邊邊),一步一抬頭的邊走邊吃草,一直吃到下山來喝水,這個時候就是獵手們打獵最好的時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僅僅逐慚掌握了各種獵物活動的一般規律,而且由於經常打槍也練就了一手高水平的槍法。說實話我的槍法可以用“彈無虛發”這一成語來形容不為過。所以說在每一次上山中都有所收獲,從來沒有過空著手下過山的。

一年中的七、八、九這三個月是祁連山最美麗的時候,雖然山頂峰常年白雪皚皚,但是山底下卻草場廣袤,草盛林茂,綠草油油,潺潺流水,泉水叮咚,奇花異草賽江南,這裏確實是一處放牧的好地方。而且在這山裏麵有很多很多的珍奇異獸,處處可見。登上高峰昂首挺立極目遠眺,真的是重巒疊嶂,怪石峰峋,奇峰絕壁,凶險驚心。望遠八麵來風,豪情在胸腔激蕩。俯視腳下霧氣氤氳,淹沒了山腰,有使人產生一種遨遊太空的感覺。片片白雲如朵朵蓮花托著飄蕩滑行,絢麗的長虹放射著七彩光華,仿佛把人送入神話般世界。麵對山下滔滔流水,草原風光盡收眼底,頓覺神思飛揚,心曠神怡。祁連山無限美,怎不叫我歌唱,此時此刻一定會高歌一首的。祁連山粗獷的像一條西北漢子,它不屑以奇花異石裝扮自己,她以豐美水草養育著無數珍奇異獸,養育著無數生靈。尤其賜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馬場養育的千萬頭馬、牛、羊,一個非常美好豐富的水草相連的自然條件。

1971年6月10日那天,坐在辦公室桌前,腦海中牧工們進山放牧的情景,一幕幕不斷地浮現在眼前,於是提筆將感受化為詩句。

進山放牧

犛牛馱裝備,揮鞭驅馬群。

三石鼎一鍋,地褥天被窩。

濃霧鎖山尖,馬撒山腰坡。

千年傳統路,何日走盡頭。

牧馬人心最紅

祁連山峰三千高,一年四季雪不消。

溝壑石頭大如鬥,騾馬行走栽筋頭。

牛馱行李進深山,鞭下騾馬飛似箭。

生活艱苦如黃連,牧工心紅鋼鐵般。

★★★

奇峰林立絕壁險,隨風蕩地石滾山。

牧工進山育軍馬,告別妻兒舍棄家。

隨群夜宿叢草中,驅馬下山如登天。

粉身碎骨隨時有,獻身國防心最紅。

後來,在巡查完了祁連山大烏龍山口,小烏龍山口和白石崖山口連隊的各放牧點之後,同樣的感慨萬分,於是在1971年6月27日晚又提筆寫了下麵三首。

放牧祁連山

(一)

先巡大烏龍,後查小烏龍。

雪積半山腰,海拔三千八。

抬頭一線天,山路毛蟲般。

青山泛綠波,野獸常出沒。

(二)

牧工進烏龍,家人揪心疼。

群馬盤山峰,收馬走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