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十七 不負重任(1 / 3)

十七不負重托

當我“進修”回來之後,“醜小鴨變天鵝,高升了”,不久就得到了二場黨委的重用。其實在這個時候,我自己覺得我也已經完全具備了晉升職務所必須要求的那樣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了。

那是在1975年2月18日,我連隊王忠山隊長接到二場政治處送來的,軍馬局黨委調任我為二場牛十二隊政治指導員命令。2月22日二場政治處讓我坐北京吉普小車到牛十二隊走馬上任,一上車原來有二場黨委書記兼政委孫雲峰(現役軍人)也在車上坐這讓我驚訝。“一把手”之所以親自陪送我這個下級去上任,一是說明了我在上級心目中有一定地位。二是因為去工作的那個地方條件非常艱苦,表明對我工作的支持。

牛十二隊它是二場最邊緣的一個連隊,連隊隊部建在祁連山白石崖拐彎處的一個山旮旯裏,這裏海拔在1200多米以上。不過這裏的風景非常的美,隊部門前的溝壑裏日夜喧囂著清澈見底的流水,近距離可以看到水底下帶有美麗花紋光滑的鵝卵石。這裏四麵被青山包圍著,連綿不斷的山坡上紅柳成海。可以看到遠處山峰,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銀光閃閃,像潔白紗裙的少女豔麗迷人。夏天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景色迷人,不僅是放牧的好地方,也是城裏人來這裏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一下汽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磚紅瓦的四合大院,大門口站著大約40多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一定是所有在家的人都出來迎接我們。山裏人見汽車比較少,尤其見像北京吉普這樣的小汽車那就更少了。他們早知道今天要來新領導,所以說是專門出來迎接新調來的領導。看上去他們一個個表情都是笑容滿麵,之所以這樣高興因為可以一舉二得,既迎接新領導也見到了場首長,特別是看到了小汽車一飽眼福。

人群中突然閃出一位個頭不高,胖乎乎,30歲出頭棗紅臉的小夥子,我一眼認出他就是本隊隊長張永錫。其實我們兩早已認識,而且還打過多次的交道哩。他笑哈哈快步上前來,先是和政委孫雲峰同誌握了手,然後過來握住我的手,他那有力的雙手緊緊握著我的手半天不放開,這是感情的表現,讓我感覺握的是那樣特別地熱情。然後我們跟隨著張隊長邁進了青磚紅瓦的四合院大門,踏著像羊頭那麼大小的光滑鵝卵石鋪墊起來的一條高出地麵約五六公分,不到一米寬筆直的一條石頭路,邁進張隊長和王副隊長合署辦公兼臥室的一間15m2大小房間。這房間本來就很小,再進去我們幾個人就顯得更加的擁擠,後麵又進來招待我們的兩人,使整個屋子擠得水泄不通。

不一會兒,他們把早已經準備好的一杯杯濃濃芬芳的酥油奶茶,一盤盤香噴噴的手抓羊羔肉,還有手抓牛犢肉和無酒不成宴的一杯杯60度醉人的青稞烈性美酒,一下子擺滿了桌子。我心裏在驚歎,啊呀!好家夥,今天可真的到了酒池肉林的地方了。

特別熱情洋溢的張永錫隊長他先開口:“今天孫政委親自給我連隊送來一位年輕有為的新領導,在此我代表本隊廣大牧工、家屬、師生對孫政委和新到來的搭檔表示最熱情的歡迎。聽好多同事們講過,世雄指導員文墨不淺,政治理論水平很高,工作方法上也是一套一套,不僅工作能力強尤其是還很有魄力。非常高興有這樣的一位搭檔。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世雄同誌要多多幫助我這個大老粗啊。我想如果加上我們在工作中好好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一定會把十二隊工作搞上去,把連隊建設好的。”之後,我接過話尾說:“張隊長也對我太過獎了吧!謝謝!其實我還是在邊幹邊學中,畢竟進軍馬場時間比你要短幾十年。尤其在畜牧生產方麵甘拜下風,還得向你好好學習,拜你為師呢。你可以稱得上是養育牛專家,畜牧戰線上的一位精英了。今天既然領導信任,組織派我來到這裏工作,我會和你和大家一同很好地配合,認真去履行自己職責,絕不會辜負組織和領導的重托和期待。不偷懶,不耍滑,不懈怠,恪盡職守,勤懇去工作,全心全意為畜牧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十二隊廣大牧工、家屬、師生的切身利益做不懈努力。”這是我帶著激情的一番表態,也是內心的實話。

孫政委聽完我兩的表態之後,他最後說:“世雄同誌這番話說得很好,我很讚同。其實世雄同誌還很年輕,我認為整體素質的確是很不錯的。這短短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已證明了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這方麵我就不多說了。我完全可以想信在新的比較艱苦的崗位上,世雄同誌會做出更加優異成績來向黨和人民彙報的。”

飯後,我們送走了孫政委。於是張永錫隊長馬上打發一位同誌叫來隊上好幾個部門管理人員和幾個工人,這才正兒八佰的開始擺開了歡迎我的“酒戰場”。當一懷懷青稞酒下到每個人肚裏時,一個個精神越來越煥發,一個個興奮之情從臉上溢出,一個個臉色像張飛,一個個都變得像小孩子一樣,同時一個個也都變得像“瘋子”一樣。這60度的青稞白酒從下午一直喝到深更半夜才罷休,試想想那個場麵會是一個什麼樣子。我們軍馬場人普遍能喝酒,尤其常年工作、生活在深山老林裏的牧工們,他們更加的愛喝酒也能喝酒。

第二天,張隊長,王副隊長,還有連隊其他幾位管理人員陪同著我,我們都騎著自己心愛的坐騎,用四天時間全部跑完了高度分散的八個犛牛放牧班,也叫放牧點。班與班之間相離幾十裏,每到一個班都受到了熱情、粗獷、憨直、好客牧工們以酒、肉、奶茶的款待。他們有牧馬人執著堅毅的性格;他們有少數民族牧民那種豪爽的氣質;他們有中國女排那種吃苦耐勞,頑強拚搏,堅忍不拔的意誌;他們有待人誠實、樸實、厚道的品德;他們更有樂於平凡,甘於奉獻和工作向上的進取精神。遇有這樣好的同誌們,一下子打動了我的心,讓我心裏熱乎乎。他們的精神真正感動了我要安下心來在這裏紮紮實實努力工作下去的決心。此時此刻已經在我心裏暗暗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這裏和同誌們共同攜手,同甘苦,共患難,好好幹一番事業,取得顯著成績。

牛隊的牧工們所處的生活環境要比馬隊來說惡劣的多,工作條件非常非常的簡陋而且特別特別的艱苦。常年帶著一頂帳篷,一頂鍋,四處遊牧。過著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夜以繼日,逐水草而牧,席地而居的生活。馬,在這裏是他們的交通工具。犛牛,既是他們的生產對象,同時也是他們的生產生活運輸工具。牛糞,是他們做飯和取暖用的能源。牛毛帳篷,是他們常年住宿的“房子”。這牛毛帳篷,四拐角向裏鑽風,頂上往下灌風,尤其是一到了冬天,如果再遇上暴風雪肆虐,冰冷的雪片會刮進帳篷直往被窩裏鑽,當天亮起床時,牧工們的褥子底下就有一片人形跡樣的水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