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提水平拿文憑
記得我曾看過的一篇文章中有北宋一位皇帝勸導百姓讀書的一首詩,書中是這樣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家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玉如。”在我的理解,知識是力量,知識是生命,知識是未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幸福,一句話有了知識方可才能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我這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喜歡讀點書,一直到年已花甲時照樣對讀書興趣還是濃厚,有一種感覺,一天不讀書不看報就好像缺少了點什麼似的。回憶這一生的收獲,或者說這一生得到的最大甜頭,那就是因為讀書獲得了知識,知識改變了我的人生。回憶所經曆過的一些事實,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雖然說讀書不是萬能的,可是不讀書確實是萬萬不能的。之所以我這樣的苦愛讀書,那就是因為老覺得自己學識太淺,總不如別人淵博,工作起來,尤其是在寫大塊材料時總覺得困難重重。我愛讀書的這種習慣“半天雲裏敲金鍾,遠近聞名”,這次調到中學來工作,所見到熟悉的人都說我“花綢子上繡牡丹,錦上添花”。意思是說我去學校這個地方工作,給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來滿足我酷愛讀書的欲望。自己也覺得是給我了一個重要方麵很好的條件。要說在讀書方麵,我尤為對文學方麵的書籍特別的偏愛一些。
我的勤奮好學的習慣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而是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之久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現在可以說已經有了一日無書百日荒蕪的感覺。再忙我也要抽空翻翻書,這樣的習慣也許這一生已經是改不了了。古人所言的“處處留心皆學文,天才在於學習,知識在於積累”至理名言在我的人生實踐中得到了很好驗證。
調到中學的職位是總支部書記,學校的“一把手”,這令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我來說不免有些自慚形穢。因此跨進中學門就做了一個自我學習計劃。那就是要把初、高中課程全部自修完。其方法,自學、進課堂聽課、不恥下問、做好作業。
正值在我進學校工作到第二年時,二場政治處決定要舉辦“初、高中職工文化補習班”,而且地點就選設在我們中學,這可又是我深造的好機會。因為我感到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做領導工作,專業知識絕不能匱乏,你自己本身的文化知識水平一定要比別人更高才行。所以為了求得以後更好的完成所承擔的工作,那我就必去參加場裏這次舉辦的“初、高中職工文化補習班”,這個難得的學習好機會絕不能錯過。為此我心裏決定一要離職去參加學習。經我特別懇切地再三請求,場首長總算批準同意了我的申請。於是在1984年1月我離開工作崗位,專心致誌在初、高中職工文化補習班上學。
古語說得好“欲求成功,需下工夫”。“工夫不負有心人”。三個多月的刻苦努力紮紮實實的學習,雖然說身上是掉了幾斤肉,可是取得了令我非常滿意的好成績,也可以說達到了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畢業時經嚴格閉卷考試,我的成績:語文80分、數學75分、政治91分、物理63分、曆史93分。還被評為“三好學生”。
1985年12月軍馬總局正式給我頒發了甘肅省教育廳高中職工文化補課《合格證書》。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在我的履曆表《文化程度》這一欄中,名正言順的,心裏踏踏實實的填上了“高中”。幾乎是與此同時,我從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參加的在遼寧省刊授黨校的學習也完成了學業,遼寧省刊授黨校於1986年5月30日給我頒發了大專《畢業證書》。4年的馬列主義理論大專班學習,的確又大大提高了我的專業理論水平。手捧著一個職高《合格證書》和一個刊授大專《畢業證書》,這感動自不必多說,然而,在實踐中令我吃驚的卻是我的文化知識理論水平的的確確有明顯提高。可以說真正的提高了水平,也拿到了文憑,對拿到的這兩個文憑真的我是問心無愧。
有了學曆文憑,讓有實際水平的我如虎添翼。從1984年上半年我樂意去兼了初中班級的政治和曆史課程的執教。不僅搞好了學校領導工作崗位的本職工作,而且還做了少半個老師的工作,這樣做不僅沒影響我本職工作而且發揮了我更大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