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十六 特區之行(2 / 3)

25日上午8時,我們佩帶好“貴客”胸標,去參加產品展銷會的開幕典禮。典禮之後步入若大的展廳,展廳特大,我們隻能走馬觀花的看完了各省的展廳,期間在貴州展廳停留下來花200多元給我女兒買了三件套款式新穎的一套時裝。最後來到我們甘肅省展廳,很用心的看了一下,展廳裏主要有天水市的草編、根雕和蘭州瓜子。

下午逛了“火車站流花工業市場”,在這裏我買了一塊走私的“西鐵城”手表和兩塊“雙獅”手表,每塊要價是120元,最後砍價以每塊60元成交。

26日去逛了“國際外貿中心商場”,這裏麵中外名牌商品琳琅滿目,其價格高的不是一般相當的驚人,就一隻小小的打火機標價1800元人民幣,在這裏最低價格的一件商品標價也在300元以上,而且價格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我們隻是“鑰匙掛在眉梢上,開開了眼界”罷了。

接著又去逛了“南方大廈地下商場”,這裏看到的商品標價和其他商場幾乎雷同,就我們身上帶的那幾個錢呀,嘿嘿!那也隻能是一飽眼福開開眼界而已,想購物,遠遠不夠。

要進深圳經濟特區那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兒,就像是出國一樣的麻煩,不是說想去就去,要通過一定的手續辦上邊防證才能進去。此時此刻我在想,我們中國人的地方不讓中國人隨便進出,真是“騎馬過鬧市,豈有此理?”,這起碼在我的心裏麵有不太願意接受的思想,但是你又不得不接受現實。

27日我們去了經濟特區深圳市區,也許這裏工作的人是高收入高消費吧,我們每人的一頓隻有一個麵包兩小碟鹹菜的最普通的早餐就要10元人民幣,真是嚇死人。雖然我們都收入不高,但現在隻能是“打腫臉衝胖子”不得不高消費了,就是說你不得不吃,吃得起得吃,吃不起也得吃啊!

6月天裏的經濟特區深圳,那可是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鶯歌燕舞。這裏到處樓房林,櫛比鱗次,其建築風格別具一格。街上那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我細細觀察了一下,在這裏我看到的有“七多一少,那就是車多款式多,人多品種多、語種多;外國男人懷裏摟著中國小姐的多,商品種類繁多,有錢的人多,精英人才多;一少,那就是人們的精神文明少。

28日上午,我們遊覽了目前世界上麵積最小,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錦繡中華公園》。這裏是中國自然風光人文曆史之窗、文化之窗、旅遊資源之窗。可以在一天之內就領略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風雲,飽覽大江南北錦繡河山。這裏的門票是16元人民幣,不過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貴的。

下午我們去到蛇口市,遊覽了《海上世界》。在這裏最吸引遊人的,是可以通過一台千倍的望遠鏡,清楚地看到祖國還沒收回歸來的領土──香港那麵的景色。

大凡到過深圳經濟特區的人,都會有想要到“中英街”走一走,看一看,一睹那裏神奇而獨特風采的意願。不過,你要去一趟“中英街”談何容易,像出國似的要辦繁雜的出境證。

中英街這裏是十九世紀末期,中國和英國兩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產物,曆來為世人所矚目。它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而讓國際國內賓客慕名而來。每天上午來自各地帶著好奇之心的人們紛至遝來,像潮水般地湧進。那每天下午又像退潮的海水,從這裏無奈的離開。

6月30日的那天,我們經邊防站嚴格檢查,一行四人才進入中英街。放眼望去中英街也就全長不過250米,寬也就是3—4米。一塊界碑把這塊彈丸之地分成兩麵共存的兩種社會製度。

這裏中國和英國警察各管一方。這裏是久負盛名的購物天堂,店鋪林立貨物堆積如山,花色品種齊全,來往遊人如織,小街上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於耳。這裏的商品比內地要便宜得多,比如黃金首飾比內地要便宜近一半還多,再比如說一塊力士香皂這裏隻賣一元,而在內地卻要買四元。我在這裏花了30元買了一塊日本國產的料子,再什麼東西都沒賣,雖然物美價廉可是我沒錢呀。

30日下午乘坐輪船,晚上到達了珠海市。第二天,也就是7月1日早晨,又乘輪船去了《澳門環島遊》。那平如明鏡,天藍色浩瀚的大海,湖麵靜謐壯闊,海水像一匹藍緞子的波紋,水麵上撒滿了太陽的光斑,這光斑宛如一個個金色的碟子。我這個北方旱鴨子在這樣大的海麵上,在這樣大的輪船上觀看這樣美麗的景色,的確是“大姑娘上橋頭一回”,此時此刻的心裏著實美滋滋,心情舒暢甚至於興奮的不得了。

在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天藍色大海上,一艘艘巨輪像有幾棟樓房般那麼樣的高大,在通過航道的時候我們一個個不眨眼的在看中驚喜。當我們乘坐的巨輪靠近澳門海邊時,巨輪特意放慢了速度擦著澳門海邊慢慢環繞而過。澳門同胞和我們大陸遊客不約而同的相互招手致意,我們船上所有的人高聲大喊:“同胞們,你們好啊!希望你們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啊。”後來,真的過了八年時間,即在公元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就回到了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