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二十七 悠閑生活(1 / 3)

二十七悠閑生活

1996年1月3日那天,終於卸下了我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工作崗位肩上挑了25年負有領導責任的擔子。這25年來,其實所任職務並不高,隻是一個區區小官員。雖然職務不高,但身上的擔子卻很繁重,期間操心費神費力倒不少,因為不管是在基層,還是在機關,都是一直奮鬥在吃苦受累的第一線。

雖然幹的是吃苦操心費神又費力不大也不小的一些事情,但是,就這樣的擔子還是我自己經過努力奮鬥憑本事才得來的,而絕不是走後門,憑關係或者花錢弄來的。我惟一有的資本,那就是較聰明的腦袋,較強的工作能力和從爹媽那裏繼承來的,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是在有這個條件下我才混了一個小官職。

有時候你想挑這樣的擔子組織上還不讓你挑呢,這就以為著這樣的擔子之所以組織上讓你來挑,那麼就說明你還是得到了上級領導對你的信任,說明了你還能行。

要說過去的這25年,那可是在我人生的長河中算是最忙碌、最榮耀、最自豪、最風光,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曆史。現在細細的回味起來呀,這25年很有意味,就像是一把炒勺,什麼樣的滋味味道都嚐過了。

年已經過半百的我退下領導崗位來,我覺得這樣利國又利己。其利國者,讓位於年輕人去幹,他們會比我們幹的更好;利己者,是一種解脫,因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總免不了為人為一些瑣事而煩惱而分心。俗語說:“無官一身輕,萬歲老百姓。沒了烏紗帽,思想更活躍”,我覺得這話說的千真萬確,起碼對我來說。

卸下擔子超然外行物舒暢無憂,隻以崗位專業為主,再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卸下擔子沒了壓力,就可以享受輕鬆。不再擔任領導職務也就少了份責任、少了份義務、少了份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多了而為自己著想的意識。

到我這個年齡卸下擔子,不知別人有如何的想法,就我自己而言,卻不但毫無怨言且有如釋重負之感。人就如同天上的鳥,水中的魚,還不就是求個自由嗎?倘若上了年紀還終日守著那個位職,既不利國利民,又不利家利已,那又何必呢?

另外,我這個人呀其實很容易滿足的,當然也就是這個心態所以然就坐不到大官的位子。總覺得自己要奮鬥的事業目標已達到了飽和的狀態。現在的我春和景明之時獨入山林,聞鳥語咽啾,流水潺潺俗務皆忘,煩惱全消,信步而行,或坐或睡,率性而行,或吼或歌,不亦樂哉,這樣的生活能說不幸福嗎?

我的觀點:作為我們一般普通人的人生來說達到最完美的標準,那就是事業成功,身體健康,家庭美滿。人嘛!年過半百就應注重身體健康為要,俗話說“生命真可貴,健康更貴重”,所以健康才是財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身外之物,隻有健康是屬於自己的。

現在悠閑、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已經來到了我的身邊,那我就要感謝這個時代給我這樣的機會,所以就應該去好好享受這幸福才是,這樣才會對得起來到我身邊的幸福。當然話又說回來,那就是說這樣的享受,你還得要起碼具備兩個先決條件:其一,是要有美滿的家庭;其二,是要有固定的客觀收入。

我最欣賞“知足者常樂”這句至理名言。在我的一生中經常把這句話作為我生活的座右銘。

到我這個年齡,我覺得“晚節”最重要,如若不保晚節,不但害己,也殃及全家,甚至會影響自家幾代,所以說保晚節最重要。

其實最後想撈一把的那種思想千萬要不得,想撈一把的行為會招來殺身之禍,身敗名裂。東晉詩人陶淵明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就拋棄功名利祿隱居山野田間,去追求一種平平淡淡的境界,這是一種人生的真諦所在,我很欣賞。

不是說逃避現實生活去消磨意誌,無所作為的去混時間,我隻是說到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就應該卸下做領導人的擔子,當然不是說卸下做好工作的那份責任心的擔子。

回憶我人生過來的近50年,兒時在家人在老師的管教下勞動、讀書很忙碌;青年時從軍,學軍事、求知識、求上進很忙碌;擔任領導職務後,工作千頭萬緒更是忙忙碌碌。調動到一個單位要忙碌,晉升職務更要忙碌,可以說忙碌伴隨了我大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