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十八 生活消費錄(1 / 2)

三十八生活消費錄

這幾天在我腦海裏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將自己家庭一段時間的消費情況用筆把它詳細的記錄下來,看看我的家庭生活消費現在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準。

我來到這個人世間已經生存了整整52個春夏秋冬,但是我還從來沒有過用筆記錄這樣的方式來詳細記錄過我自己生活消費的情況。

其實我在想,一個國家也不就是通過《統計報表》的形式來分析、研究國民經濟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而來做出下一步計劃嗎?那麼一個家要過得好也是同樣。

我思考之後於是選擇了一個時間段,那就是從1998年9月1日開始詳細記載我家庭消費的點點滴滴,而且一直要堅持記錄到1999年2月28日止,這要記錄長達6個月的時間。

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一個時間段來做記錄,那是因為這個時間段裏麵有消費的旺季和淡季,比如說元旦、春節就是消費的旺季;而每年的9、10、11三個月就是消費的淡季。選擇這樣的時間段所統計出來的數據我想也比較的科學一點。

我這人做事的個性,那就是要麼不做,即便要做就一定要認真的去做好,所以說我的這份《生活消費記錄統計表》記的非常之細致,而且也非常之真實。可以說它非常真實地反映出了那個年代,那個小城鎮裏麵一家五口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觀念、經濟實力等等的基本情況。

這份統計資料從其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它不僅僅是反映了一個小家庭生活的情況,其實也反映出了那個年代裏整個中國社會平民百姓,或者更確切地說,反映出了那個年代中國大西北人民群體的生活水準。更有甚者可以說反映出了那個年代全中國人民群體的生活水準。

也說不定,也許我的這份統計資料在若幹年之後,很有可能是份很有研究價值的比較珍貴的資料呢。

我雖然從來沒有過這種記錄自己生活消費情況而過日子的習慣,但是我也不是那種心中無數湖裏糊塗過日子的人。我有我自己管家理財的基本原則,那就是:以收定支,量力而出,量力而為,盡力而為;不苛扣,不攀比,該支的萬元不吝嗇,不該支的一分不付;留有餘地,節儉有度,以防急用。

也許對一般的人來說,都會有著錢多錢少都不夠用這樣的一種思想,也存在錢的花法上各有所不同方式。不過在我想,作為一個理智的人來說,錢多了按錢多去用途,錢少了按錢少去安排。

中國香港一位作家張立他對錢多錢少的苦與樂有一段名言,“口袋裏沒錢,心裏也沒有錢的人不算苦,這一類人我覺得像我;口袋裏沒錢,存折裏也沒錢,但心裏裝著錢的最苦,這是我老婆,她一輩子後悔嫁給了我這個窮鬼;口袋裏有錢,銀行裏有更多的錢,但心中卻沒有錢的人最幸福,這應該是比爾·蓋茨了。”其實張立說的很深刻讓人很受啟發。

尤其是在我的思想上很不理解的,是那些腐敗的貪官們,應該說他們的頭腦是最聰明的頭腦,是人裏麵活的最清楚最精靈的人吧?就他們的收入來說不少,待遇又那麼的高,放著陽光明媚的富裕日子不享受,卻偏愛再要去弄些見不得人如同陰間冥票子一樣的錢,而且風險又極高,一旦被查出輕的判刑,重的掉頭。就算萬幸能逃避組織的處理,可是人民群眾的道德法庭不也判你個“昏官王八蛋”呀?你說他們這些人究竟是聰明呢還是笨蛋呢?

錢有多少都不夠花,但你心裏要有個度。不過來說夠一個人快樂活著的錢其實也用不了多少,如果你在這夠與不夠之間尋找到了平衡,那麼你就找到了快樂和平安。我想連平安都沒著落的人,就是你有再多的錢也是不會幸福的,比如說就那些被捕入獄的貪官們,失去了自由。

毫無疑問“節儉”它是一個褒義詞。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把節儉視為美德,深信不疑。我想說的是,節儉應該有個度,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概念,超過了這個“度”字,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