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第二夙願
偉大的中國人民本來自古以來就有很強的追祖意識,這是我們美麗中國不同於外國的偉大之一。中國家譜起源於先秦,經過漫長的發展,至清代達到了鼎盛。【家譜】往小裏說它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曆史,往大裏說是記載一個地方的曆史,再往大裏說它是記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演變過程。
當今適逢盛世,國泰民安,人心思源。為曉宗族之譜係,傳國學之大義,國家在修史,地方在修誌,大多數人也在開始關注起來自己家族曆史的鴻爪。我是武家窯王氏家族的成員,當然的就應當對自己的祖先進行尋根追祖。如果說沒有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村白馬山灣【武家窯王氏家譜】的話,可以說遍地祖先等於武家窯王氏沒祖先,為什麼這樣說呢?根係不清楚。參天之本,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我要用編纂【武家窯王氏家譜】的方式達到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公元20世紀1971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來進而將這一政策被列為基本國策。隨著這一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人們也就在這一過程中慢慢地改變著過去那種“人生無根帶,飄如陌上塵”,“無後為大”的舊思想。同時也在逐步的打破“男尊女婢”以及那些傳統的,傳宗接代的舊觀念。
據我國2000年11月1日0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這30年來少生了3億人。據國家統計局21世紀2006年3月16日發布的公告:截至2005年11月1日0時,全國總人口為130628萬人,其中就獨生子女累計近1億人口。又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總人口數為133972萬人。近10年年均增長率為0、57%。突出的特點,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46個百分點。各年齡段占人口比例0-14歲占16,60%,15-59歲占70,14%,60歲以上占13,26%。
計劃生育拆除了“人口爆炸”引信,可見“計劃生育”對我國來說多麼重要,其政策效果之又是多麼明顯,所以我就覺得編纂【家譜】無疑是一件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事情。我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82年2月8日做出“一對夫婦隻準生一個孩子”決策的特殊年代;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中國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國際人口老齡化標準是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這樣一種大環境情況下提筆編纂【家譜】的。
如果說把這件事做好了,也許會對以後的政治、經濟和曆史學家在研究上可提供一定的有用的文史資料。
編纂【武家窯王氏家譜】,我是在沒有發現記載有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籍口鎮南靈村王家小莊王氏宗族曆史圖籍隻言片語的情況下進行的,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期間我以最大限度推本溯源,追溯了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王氏宗族世係淵源,世係延續,遷徙本末,繁衍生息的曆史圖籍。
以最真切、最翔實的筆墨,完整而係統的記載下來了武家窯王氏宗族先祖由於遷徙,才從衰到興,從弱到強。數百年來,在這片窮山惡水的黃土地上,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倔強的脊梁,燃起熾熱的心,向著光明的未來,風裏雨裏一步一步艱難走來。樹立起自強自立、克勤克儉、奮發圖強精神;發揚光大做人講仁儀禮忠信孝的傳統倫理觀念,為官者清正廉明的道德品質,以及婚喪嫁娶等方麵的宗族習俗文化的家史。記載中沒虛美,沒隱惡,做到貫通古今實事求是的原則。
當成書族中人看到之後有口皆碑,竭誠盡智,精心編纂的這部【家譜】其設置精當,特色鮮明,內容結構嚴謹,且在傳統基礎上有創新,特別是有列祖列宗照片和圖表,這樣傳承有序,支脈清晰。是一部血脈相連、魂魄相依的基因脈絡;是一番壯懷激越、勇往直前的奮鬥曆程;是一篇大愛盈胸、休戚與共的親情詩篇。不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與精神的繼承和延續,更是王氏一門家風、家魂的砥礪和升華。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啟迪今生,激勵後人,樹君子之風,行仁義之舉,開萬世基業之功效。
特別是填補了武家窯王氏宗族無家史,無曆史圖籍的空白。起到了追溯宗族,聯宗收族。毋庸置疑稱得上是圖文並茂的一部好家譜,充分反映武家窯王氏宗族遷徙甘肅省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的發展變化裏程史料,為繼承和發揚王氏宗族家史提供了寶貴材料。的確有功在當今,利在千秋之功勞。
家族中人對我的讚美之詞讓我感激又感動,在我的心裏認為,作為我是王氏家族中的一後代,把王氏宗族中人那些生活的軌跡和可歌可泣的壯舉,該寫的寫出來,那麼這樣做了其實也就是我對宗族略盡了我個人的一點貢獻而已,也算不上什麼大功勞。而且我這樣做不僅是應該的,而且也是有義務,有責任去盡其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