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夕陽時光(1 / 3)

夕陽時光

唐·李商隱詩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夕陽也是多麼的美麗。若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錯過了風,我們會收獲雨。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守住心中的那一季春暖花開,其實,我們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鍾鳴漏盡,蔦然回首,光陰如風,歲月將我們變老,這也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脫的自然規律。

人呐!其實你還是要平和地去迎接已經到來的衰老,該老的時候你就踏踏實實地、服服帖帖地讓自己去老吧!千萬別強擰不服老,這是不行的!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其實老自有老的魅力,重要的是要學會用好的心態平和地去享受衰老的過程。

記得就在我53歲那年,白發就已經開始一根一根爭先恐後在黑發中跑了出來。當到了60歲的那年,白頭發突然的凶猛的好像日日劇增,已接近黑白參半。

有時候我在想呀,當到了70歲那個時候的我,那一定是白發蒼蒼,鶴發雞皮,鬆弛的額頭布滿密密皺紋了。那個時候的我,雖然老的達不到做標本,但是身體肯定已像是在風吹中的蠟燭左右搖擺。那個神態,一定會像“戲台上的佘太君,老太龍鍾”。鬢染秋霜,稀疏的頭發一片銀色,胡須“朝如青絲暮成雪”像亂草一樣的布滿臉腮。視角茫茫雙眼花得什麼也看不清了,牙齒搖搖晃晃一顆顆會不斷“下崗”,兩隻手笨拙遲緩,兩條腿沉重步履踉蹌蹣跚。

尤其是那托著疲倦的身體在上樓緩台時,雙腿像灌滿了鉛,腳步異常的沿重,登上一級樓梯一定是氣喘籲籲,胸口悶得喘不過氣來,就像一個向珠穆朗瑪峰巔艱難衝刺的運動員精疲力竭。就是在平時也一定是走起路來雖然還不像蝸牛似那樣的邁步跌跌絆絆,也許有可能還沒達到讓老伴在旁攙扶的那種地步,但也一定是“雪地上走路,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了。

當到了70歲的我,那個時候一定是身體的各器官會像使用舊了的一部機器,處處有了大大小小的毛病,“瘟神下凡——渾身都是病”!身心疲勞,記心大於忘心。對一切漠視,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就是有時候想幹一些事情也是“兔子拉犁耙,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再也沒了以前那樣的心思和敏捷靈巧。

當到了70歲的我,那個時候我想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會在睡覺,要麼就是扒在窗台邊上呆呆的望著外麵的一切,並在心裏默默想著什麼,一定是心事重重。或時而躺在陽台的沙發上曬曬太陽聽聽收音機,或時而輕輕喝一口茶提提神,或時而進客廳打開電視看看解解悶。那個時候出門上街就一定會少之又少了。

外麵的世界已是黃昏,夕陽將屋的落地窗抹得一片金黃。瞅著那不堪耀眼的光芒,想著我們老兩口的現在,想著我們老兩口的將來,想著生活如果不能自理之後子女們會如何的來對待我們,也還想著我們的遺產如何的處分等等。

總而言之吧!當到了70歲以後一定是自理能力每況愈下,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需要他人給予鼎力援助的時候了,那個時候也許最期盼的就是當地有個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就好了,可以在養老院度過最後難關。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目前(2012年)平均壽命73歲,其實70歲就很老了,常言道:人老70古來稀。70歲意味著已經成了風燭殘年的老人了,意味著風口上的一盞燈,說滅就滅了。當然,我們老兩口能活多少歲那是個未知數,如果說都能活到年高八旬,那個時候還精神矍鑠,樂觀豁達,怡養天年,那我們就是幸運兒了。

說起死亡,“天者難測而壽不可知矣!人生一世也終有盡時!”我現在一點兒都不怕死了,因為我現在可以說沒有讓我不甘心死的方麵,也就是說沒有什麼遺憾之事,覺得方方麵麵已經圓滿成功。概括起來說,家庭美滿、事業成功,兒女雙全,有家孫也有外孫,物質條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精神狀態良好。總而言之,基本上達到了我所想要的那種十全十美的標準,所以說很知足很知足,沒一點兒什麼遺憾之事。

在我的感覺中,或者說我體會到:人,尤其是我們男人其實隻要一過了50歲,其身體就明顯的感覺到滑向疾病的步伐與日俱增,迅速加快。疾病狀態的反映,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按下葫蘆浮起飄”治好了這個病又出現了那個病。

記得在年輕時,對檢查出來的一些疾病輕視它,滿不在乎它,不以為然,不當回事兒,平時根本就不去預防或者治療,沒有一點兒健康意識。現在到了老了方才明白,可是啊為時已經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