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2)

要告訴讀者在讀這本【生活實錄】時,請把它看作是日記體裁的作品來讀,這樣你就會有一種特別親切的人生感受在其中。

之所以是日記體裁的作品,是因本作品采用的是傳統記事手法,是以時間順序紀實,縱向為主,兼顧橫向展開。旁征博引,詳略兼備,全方位反映,力求不落俗套。其每一章節既獨立成章,又承上啟下;且每一章都有畫龍點睛之筆。

對於那些做出特殊貢獻英雄人物們的人生來說,可以用“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樣的詞句來形容。可對於一般普通老百姓來說,可以用“生如遊鼠,死如滅燈”來詮釋是比較合適,這是否就貶低了一般普通人的人生價值呢?其實,絕大多數人實際上也就這麼回事兒。當然了,普通人的生活並非平靜似水,水下也有著波濤洶湧。如果說把它細細敘述起來卻也非常的有意味,可以說不亞於像吃一桌豐盛美味佳肴一樣,什麼樣的味道和色彩都俱全。

其實一個人的人生不管你曾經是國家元首,還是普通平民百姓,他各自都會曾擁有過自己不同的精彩人生世界。比如說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事業、家庭、親情、愛情、友情、人性、道德、良知、使命等等方麵。當然各自的精彩人生世界裏卻有著不相同的事件、不相同的內容和不相同的形式罷了。

我寫這本書是想透過個體的不相同人物的一些重要事件,去折射出不相同人生的點點滴滴來展示給大家,讓大家了解整個普通人的精彩人生世界。

我從196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之後就開始記《日記》,至到2015年8月1日的今天從未間斷過。記《日記》可以說已成了我生活中要做的重要一部分。因為記《日記》就好似用篩子篩自己的“果實”一樣,把好的將其留在篩子上麵,其餘的從篩子孔裏讓它流失掉。

切身體會,《日記》是成功的階梯、靈感的源泉、創作的營養。絕對是你人生之旅永恒不變的閃光點;你人生奮鬥的最好見證。

我的人生經曆中經與行政管理,在官場上長達33年之久,多半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嘴力”勞動。為工作的需要,一生中讀了方方麵麵大量書籍,期間尤為喜讀“傳記”之類。數年之後突然萌生一種無法遏製的寫作欲望,想立誌寫一部自己的人生史,把各方麵生活情感體驗融於用文字形式釋放出來。於是就在1992年8月27日上午正經八百引筆鋪紙,潑灑濃墨開始了寫作。

第一次動筆連續寫作20天未停筆,寫了《我的童年》和《我的學生時代》兩章,因公務纏身而不得不擱筆。一擱長達四年之久,直到1996年1月5日才二次動筆。這次連續寫了60天,期間對我多年的24本《工作日記本》就像是翻自己五髒六腑一樣撥拉著,去粗取精,取精用宏,用“篩子”將時光篩了一遍,重中之重留在“篩子”之上而記入了【生活實錄】。

為了作品完美,從1996年3月14日開始直到5月中旬,利用在崗工作之餘一直泡在圖書館、新華書店、書市上,專心致誌閱讀了有關寫作知識方麵的書籍,同時核查相關方麵資料,這期間真的受益匪淺,從中吸取了不少營養,也領悟和靈感了好些東西。

1996年6月起,利用崗位空閑時間寫寫停停,停停寫寫。這時“三關”齊下寫作,即一邊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一邊搜集和收集資料;一邊同時寫作。在這過程中苦心慘淡的推敲了又推敲,修改補充了又修改補充,痛下決心刪去很多,可以說做到了精雕細琢。本著像世界大文豪阿·托爾泰說的“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同時也做到了像杜甫說的“新詩改罷自長吟”,“語不驚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