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回來,我們一起去喝茶吧?”
g省毗鄰港城,也延續了喝早茶的習慣。尤其,周一到周五的時候,大人們忙於工作,小孩子們忙於學習,唯有周末早上,才是唯一能齊聚且清閑的時光。
這時候,叫上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人齊齊整整,浩浩蕩蕩地抵達茶樓,品嚐那些色香味俱全的點心。轉換口味的時候,為了避免竄味,也為了避免吃太多某樣糕點而膩味,必然要配上相應的甘醇茶水。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談天說地。或者,應該說是一家子人聚在一起,閑聊起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從而在品嚐美食,放鬆心情的同時,也能達到增進彼此情誼的目的。
上一世,這種暢所欲談,、熱鬧紛呈的早茶文化,已經不再是港城和g省當地風俗,幾乎傳遍了各大一線二線城市。就連有些經濟比較發達的三線城市,也能找到幾家不錯的茶樓。因此,哪怕,薛玲並非g省人,也在當地品嚐到了這種獨特的早茶。
不過,那時的薛玲,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哪怕,後麵,她到g省旅遊,幾乎將當地特色早茶點吃了個遍,也依然覺得不太得勁。直到,末世爆發,激活木係異能的她,品嚐到自己用栽種出來的蔬菜瓜果做出來的真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後,才終於明白缺少的那些究竟是什麼!
——不外乎是土壤、空氣和水源汙染,導致那些打著有機旗號種出來的蔬菜瓜果,也遠不如早幾十年前,那些真正肥沃的黑土壤裏長出來的純天然無汙染的蔬菜瓜果。就更不用說,經濟騰飛,經濟高速發達的後世,那些鑽進了錢眼裏,一顆心早已黑得能滴出墨汁來的奸商們折騰出來的各種保鮮的蔬菜瓜果食材,到了廚師們手裏,再烹製出來的一道道所謂鮮美純正的美食了。
簡單地來說,那個時候的廚師,即便手藝再如何地高明,讓無數人敬仰膜拜,奈何,架不住,食材原料的醜陋肮髒,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莫過於此。
更何況,真正手藝精湛得足以當得起“宗師”評價的大師們,也或因那動亂的十年而葬送了性命,或在察覺到苗頭的情況下,遠走他鄉,最終,卻淒慘又狼狽地死在異國他鄉。留存於世的少之又少不說,他們帶出來的徒子徒孫們,大多沒學到他們手藝的七成,就更不用說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至高無上境界了。
畢竟,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旁的不說,單說那些數萬計甚至十萬計的莘莘學子中,每一年也才隻能出一名狀元。可見,想要達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程度,遠不是所謂的勤奮、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最最重要的“天賦”。缺少天賦,那麼,即便努力一輩子,怕也最終會泯然於眾人。
這是薛玲一行人,抵達眼前這間從外表看來頗為簡陋,一進到裏麵卻人潮擁動的茶樓後,嗅聞著空氣中那讓人口水長流,即便吃慣了真正純天然營養又健康蔬菜瓜果烹製出來的美味佳肴的她,也忍不住循著香氣往後廚所在方向望去後,生出來的感慨。
“春卷、煎餃、燒麥、蝦餃、桂花糕……”落座後,王萍手裏拿著菜單,熟門熟路地勾畫了大半,然後,才又想了想,還是將剩下幾樣她並不那麼喜歡,也不那麼推薦的東西也勾畫了,還不忘記跟一旁的薛玲咬耳朵,“炒河粉、米粉、腸粉這些是給他們這些大男人點的,到時候,你嚐那麼一兩口,吃個味道就成,留著肚子多吃點其它的……”
薛玲笑眯眯地點頭,看似一派乖巧貼心的軟萌可愛模樣。然而,那學著王萍的動作,和王萍咬耳朵的話,卻讓王萍一瞬間竟不知該笑還是該歎:她,該不會激發出了薛玲隱藏在身體最深處的“吃貨”之魂吧?這,可就作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