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來,劉琰雖未從離塵觀學到絲毫道法,也沒能入得離塵道門,但常年得閑便廝混其中,久而久之也自認是半個離塵弟子。如今離塵觀卻離奇焚毀,猶若齏粉的廢墟之下連屍首都難以尋覓,劉琰悲愴之餘,對自己好運避過這一場劫難,也感到了那麼一絲慶幸。
離塵觀是柯粱村所在靈獸山脈深處的古老道觀,已經存在了數百餘年,觀主道我對待劉琰也像親人一般,琴棋書畫之類都有所授,但是自始至終也沒傳道法給劉琰,偏生劉琰又對道法癡迷不已,對外間的市井流俗感到疲憊厭煩,平日除了打獵務農會呆在村中之外,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會來到百獸山中,廝混在離塵觀,妄求某日能入得道門。
如今離塵觀不再,劉琰隻能尋找以前有所聽聞的外界道門。
一個月後,劉琰背好行李默默回首看了一眼依山而建的柯粱村,間間竹木小屋彌漫在濕潤的晨靄之中,隻有村中幾縷人家炊煙,青煙衝開悠悠清霧飄悠升起,一切都那麼祥和安寧,眼中閃過一絲留戀,很快他毅然轉過了頭,大步向山下行去。
石徑悠遠,空靈寂靜。
隻有少年孤單的身影在山間飄搖,消失在晨霧中。
時間匆匆而過,一年後,南州祖雲山下。
年已十八歲的劉琰靜靜坐在林邊河流旁邊的大石上,翻看手中焚毀大半的殘破古書。書名太玄金丹訣,是一種奇特的銀色如布帛一般的紙張所製,乃是他從離塵觀廢墟中找到的唯一存留之物,也正是他期盼已久的修道寶典,奈何空有寶典難入其門也是枉然。也正因為此,劉琰才離開柯粱村,踏上了尋道修道的旅程。
收養自己的柯粱村長老身故,加上從小廝混其中,有如第二個家一般的離塵觀離奇焚毀,這兩點也是劉琰了卻牽掛而出遊的原因。
祖雲觀是南州新興的大派,觀主無極老祖於百年前本是無名散修之一,機緣之下得到道家寶典九龍雲圖九篇之一法龍雲圖及法寶禦龍錦旗,苦修數百年,及至渡劫修為,於是來到靈脈福地祖雲山,創立祖雲觀,廣收門徒,成為了南州道界大派。
祖雲山雖然不如百獸山脈那般幅員遼闊幽深無邊,卻也不是凡俗之人能夠輕易探及之地,劉琰也是費了半年時間才找到了祖雲觀,高興之下便欲投入觀中,卻因為被評價為靈性資質一般,野性未除,再加上最重要的原因,年齡太大,而被拒之門外。沮喪之餘,劉琰離開了祖雲山,思索著下一站該去何處。他知道有很多真正的強勢道門是不看重年齡的,總會有收容自己的去處。
不管如何,肚子是要填的,時間更不能浪費,於是劉琰就著河流釣起了魚,同時繼續翻開研讀著手中的太玄金丹訣。
河邊風吹樹聲,鳥蟲鳴叫,自然悠遠,劉琰卻突然凝起了眼神,仿佛認真傾聽起了什麼。
突然,他一收寶典,藏入懷內,鉤線一收,身輕如燕躍入樹林之內。
半晌,一陣打鬥聲由遠而近,兵器碰觸聲打破了此處的寧靜。
這時劉琰已經爬上了一顆高大的古樹,正值晚春之季,樹葉已然茂密,人聲都易於掩藏。他找了刁鑽難以發現的位置藏好,銳利的眼神透過縫隙看到了河邊情形。
打鬥者是二十幾位錦衣青年,從衣著上,一眼便知都是錢勢之輩,其中人少一方隻有六人,五男一女,人雖然少,卻占有絕對的上峰,明顯是在追殺人多的一方。
可以看出,人少一方以那女子為首,身份似乎也不低,五位男子都有意無意保護著她。六人十分精明,追殺之中也故意處在樹林這一邊,防止對方逃入樹林。
人多一方卻已然力竭,及至此處也不再逃,否則不被殺也要累死,他們背靠河流,組成了一個防守陣勢,欲圖背水一戰。
劉琰從小精於狩獵,一眼便看出雙方的陣勢都是真真的殺場大陣,絕不是花俏之物。
“三哥,二哥努力這麼多年,才為我們爭取到的這三枚入門靈牌,欲圖讓我族幸存複興,就這樣被人奪去,我心中不甘啊。”一位二十許的青年絕望道。
“四弟,閉嘴!我劉氏一族隻有戰死的魂,絕不做俘虜,何況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讓我們活!”被稱為三哥的為首男子嗬斥道,他神情堅毅,回頭看了眾人一眼,看到其中還有數人不過還是十餘歲的孩子,眼神中閃過一絲柔情和不甘,這些人中一小半都是自己的族中兄弟,其他都是隨從仆人,那次劫難之後,這已經是族中最後希望,年輕一輩都在此處,他們都是前來護送他們兄弟三人的最後力量,想不到所謂的複興之物,卻成了滅族之禍,難道天要滅他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