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起兵後,為了和烏桓統領相互照應,他和張舉領兵一路北上,所過郡縣無一不,慘遭屠戮。
可惜,當劉虞進入幽州後,在劉虞的號召組織下,幽州各郡縣開始有序的進行反擊。加上公孫瓚率領的三千幽州突騎加入,張舉,張純二人不得不退守到幽州東北部的肥如。
張舉張純,二人在肥如招兵買馬,一時間各地流民,山匪,黃巾餘孽紛紛響應,二人兵力一度達到十萬多人。
一時間官軍難以攻入,而他們卻能依托肥如,不斷侵略幽冀二州,導致幽冀二州百姓民不聊生。
張舉更是建國開元自稱天子,還封張純為彌天將軍、安定王。
這天幽州城外,公孫瓚率領幾名親衛進城,馬蹄陣陣直抵州牧府。
這是公孫瓚第一次來州牧府,他這些天一直在追著張純和張舉的部隊殺,殺的他都快麻木了。
他本來以為自己會一直這樣殺下去,然而劉虞的一封加急文書將他召回了幽州城。
這些天來,他的三千幽州突騎人數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打越多了。
而且為了複仇,公孫瓚甚至把他公孫家的壓箱底寶貝都拿出來了,那就是一支人數在百人左右的精銳輕騎兵,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是公孫家在常年與胡人對抗時所組建的一支部隊。
這支精銳親衛來自幽冀之地的遊俠兒,他們不但個個武藝高強,而且都很善射,對他們來說在馬上左右開弓都是毛毛雨。
每次,有大戰之時。他們都會高乎:“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這也是白馬義從的由來。
公孫瓚大踏步走進州牧府,來到大堂之上,看著堂上主位坐著的那名身穿布衣的五十歲老者,公孫瓚知道他應該就是幽州牧劉虞了。
這是公孫瓚第一次見到劉虞,以前二人隻是書信往來,但是公孫瓚不知道這次劉虞為何非要召見他,如果不是劉虞書信間的言辭過於堅決,公孫瓚今日也不會來此。
公孫瓚揮去心中的不快,躬身說道:“末將公孫瓚參見大人!”
劉虞此時正埋頭於文案之中,幽州如今百廢待興,他日理萬機,沒日沒夜的處理著各種政務,此刻他聽到堂下有人說話,抬起頭正看到一身白袍的公孫瓚傲然立於堂下。
劉虞一看急忙丟下手中的毛筆,起身說道:“哎呀,公孫將軍,我可算把你給盼來了!”
二人並沒有過多的寒暄,劉虞快步來到公孫瓚身邊說道:“張舉張純要有大動作了!”
公孫瓚心中一驚,他聽到張舉張純二人的名字的時候,心中早已被恨意所吞噬,要不是這二人,自己這會應該快當父親了,公孫瓚雖然對這二人恨之入骨,但做為一名將軍,他並沒有被仇恨吞噬了頭腦,他臉上卻不動聲色的問道:“大人是如何得知的?”
劉虞摸著頷下的胡須說道:“我以前在幽州當過官,也幫助過很多人,而這封信就是其中一個被我幫助的人從肥如傳出來的!“
公孫瓚聽劉虞說完,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公孫瓚心中想到,這劉虞竟然單憑一封信從肥如就相信敵方要有大動作,萬一這是敵人的計策,那他們豈不是要吃大虧?公孫瓚無奈的搖了搖頭。
劉虞看著公孫瓚一直沒有說話,於是疑惑的問道:“公孫將軍?怎麼了?”
公孫瓚臉色平靜的說道:“大人,如果這封信是敵人的計謀呢?大人又當如何應對?”
劉虞一愣,他沒有想過這件事,此時聽公孫瓚這樣說,劉虞猶豫著說道:“不能吧,畢竟我曾對他有大恩。”
“哈哈哈!”公孫瓚毫不留情的打斷了劉虞的話,他沉聲說道:“在這亂世,人心這種東西真的可靠麼?大人何必如此天真呢!”
公孫瓚說完這句話,低聲說道:“大人若無其他是末將就先告退了!”說完他轉身就走。
劉虞抬手欲言又止,劉虞低頭沉思,他一生被儒家所熏陶,相信仁義禮智信,他相信他幫助過的那些人也和自己一樣,想到這裏他抬頭開口說道:“公孫將軍,我相信這封信是真的,如果將軍不願去,我會親自帶領各郡守兵前去迎敵!”
公孫瓚這時正好走到門口,他停下腳步扭過頭沙啞著問道:“大人一定要去麼?”
劉虞眼神堅定的說道:“一定要去!”
公孫瓚長長的吸了口氣,他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末將願往!”
公孫瓚之所以改變了主意,一是因為這劉虞名聲在外,素有仁德之名。二是劉虞政務能力雖然強,但並不長於軍事,他怕劉虞一旦去了如果這是敵人的計策的話,劉虞不但要損兵折將,恐怕到時候劉虞都得死在那裏,但是如果是他的話,公孫瓚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在中計的情況下,把部隊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