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徐州城內,呂布令人送糧米緞匹給劉備,自此兩家和好,不在話下,徐州之事告一段落。
卻說袁術擊敗劉備後,大宴將士於壽春,這時有人報說孫策征廬江太守陸康,得勝而回。
袁術聽了召喚孫策至進前,孫策一身紅甲來到大堂內,拜於堂下。
袁術問勞已畢,便令孫策侍坐飲宴。原來這孫策自其父孫堅陣亡之後,退居江南,禮賢下士,後因陶謙與孫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孫策乃移其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奔了袁術。
袁術雖然對孫堅不滿,但看到孫策如此英武之後,甚愛之,袁術更是長對左右歎道:“假如我也有子如孫郎這般,死複何恨!”足以見袁術對孫策的喜愛程度了!
此刻的孫策被袁術任命為懷義校尉,前些時日孫策毛遂自薦引兵攻涇縣大帥祖郎得勝,袁術見孫策勇武遠在紀靈之上,於是又複使孫策攻陸康,如今又得勝而回。
且說當日筵散之後,孫策單騎歸營寨。今天袁術或許是因為喝醉酒的緣故,席間竟然討論起了他的父親孫堅,這袁術對其父親言語之間盡是輕慢之意,孫策雖然心中憤怒,但此刻寄居人下,也無法發作,因此心中鬱悶!
且說孫策步月於中庭,抬頭望月,不由想起父親孫堅在世時是多麼的英雄,而今他自己卻淪落至此,成為別人帳下的一條狗!
孫策心中鬱悶,長歎一聲,忽見一人自外而入,大笑道:“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世時,多曾問計於我。孫郎今有不決之事,何不問我,反在這裏長籲短歎!”
孫策聞聲放眼望去,隻見此人一身輕甲,腰跨寶劍,頷下長須,孫策認出此人乃丹陽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
此人乃是其父舊日下屬,孫策於是正色請朱治坐於庭院,孫策開口說道:“叔父勿怪,策所歎者,恨不能繼承父親遺誌,故再次長歎。”
朱治聽了,不由嘿然一笑,他眼中閃過一絲狡猾,然後開口說道:“既然如此,孫郎何不告知袁公路,借兵往江東,假以救吳景為由,實則令圖大業,畢竟你是猛虎之才,豈可久困於藩籬之中?”
朱治說完,孫策眼前一亮,朱治所說點亮了孫策心中所想,是啊,猛虎本就應該虎嘯山林,怎可自困牢籠!
二人正商議間,一人忽然閃身進來說道:“哈哈,你等所謀,我已盡知,我手下有精壯百人,不如暫助伯符一馬之力如何?”
孫策視其人,原來是袁術手下的謀士,汝南細陽人,姓呂名範,字子衡!此人雖然在袁術麾下但並不受重用,所以孫策見了他之後大喜,於是請呂範共同商議如何借兵!
此刻三人坐定,呂範率先開口說道:“以袁術那中錙銖必較的性格,從他手中借兵,無異於從鐵公雞身上拔毛啊!”
呂範說完之後,朱治和孫策二人不由陷入沉默,就在這時孫策突然眼前一亮,他開口說道:“我有亡父留下的傳國玉璽,以此為質當,相信袁術一定會心動的!”
呂範聽了孫策的話,也是眼前一亮,他扶須笑道:“袁公路欲得此璽久矣!若以此相質,其必肯借兵於你。”
三人計議已定,次日,孫策入見袁術,哭拜道:“明公在上,策父仇不能報,如今母舅吳景,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策之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鬥膽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又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請明公借兵於我!”
袁術本來聽到孫策借兵先是一臉不耐,後聽聞有玉璽,不由瞬間變了臉色,袁術不由開口說道:“取來於我看看!”
孫策依言從懷中掏出一塊綢布,打開綢布,一方四四方方的璽印出現在袁術麵前,袁術見了不由喜出望外,俗話說得玉璽者得天下,如今這玉璽出現在自己麵前莫不是上天在指示他什麼?
袁術想到這裏猛然回過神正色對孫策說道:“好,我非是要你玉璽,隻是權且留在這裏。這樣我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待平定之後,你可速回來。如今你職位卑微,難掌大權。我到時候表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克日領兵便行。”
孫策拜謝,遂引軍馬,帶領朱治、呂範、以及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擇日起兵。
且說這一日孫策領軍行至曆陽,隻見前方一軍到。當先一人,身穿紅色錦繡華服,麵容英俊,姿質風流,此人見了孫策後,下馬便拜。
孫策視其人,乃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原來孫堅在討董卓之時,曾移家舒城,這周瑜與孫策同年,交情甚密,因此結為異性兄弟。孫策長周瑜兩月,周瑜以兄事孫策。
且說孫策見了周瑜後不由大喜,他急忙翻身下馬扶起周瑜,然後高興的拍著周瑜的肩膀說道:“周郎因何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