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紅顏禍水(1 / 2)

且說曹操送走劉備後,下人通報荀彧入見,曹操命人宣入後,曹操問荀彧道:“文若有什麼事?”

荀彧行禮之後說道:“明公,劉備乃當世英雄,此人心機極深,若不早除,後必為患!”

曹操笑了笑,沒有立刻回答荀彧,隻是讓荀彧先回去,他自己在考慮考慮,荀彧躬身出去後,正好看到一副病態的郭嘉,二人寒暄之後,郭嘉入見曹操。曹操看郭嘉來了後,曹操讓郭嘉坐下,然後開口對郭嘉說道:“文若勸我殺玄德,我當如何?”

郭嘉皺眉,剛才荀彧並沒有和他提起這件事,此刻他聽曹操說起這件事,他不由開口說道:“不可。主公自興義兵以來,為百姓除暴,迎天子於許都,所仗著唯信義也!

主公以信義招俊傑,猶懼其不來;如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如果殺之,是害賢。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必將裹足不前,到時候誰與主公定天下?為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孰輕孰重,主公當自思量!”

曹操大喜道:“奉孝之言正合我心。”當日曹操留郭嘉於帳內飲酒,次日上朝,曹操即上表舉薦劉備領豫州牧。程昱聽了諫曰之後出列諫道:“主公,劉備此人所圖不淺,畢終不願為人之下,我們不如早做圖之。”

曹操笑著開口回道:“方今朝廷正是用英雄之時,怎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奉孝與我共意也。”

曹操未聽程昱之言,程於昱不在言語,當日曹操以兵三千、糧萬斛送與劉備,曹操使劉備往豫州到任。且說劉備得了曹操的三千援軍,於是進兵屯於小沛之北,招集原散之兵,準備攻打呂布,劉備送信於曹操,曹操得信後正欲起兵,親自征討呂布!

忽然流星探馬報說張濟自關中引兵攻南陽時,為流矢所中而死,張濟侄兒張繡統領其眾,用賈詡為謀士,結連劉表,屯兵於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曹操聽了大怒,欲興兵討之,又恐呂布來侵許都,於是他問計於荀彧。荀彧說道:“此事容易。呂布不過無謀之輩,見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賜賞,令他與劉備和解。呂布欣喜之下,必不思遠圖。”

曹操點頭,遂差奉軍都尉王則,齎官誥並和解書,往徐州去見呂布。另一麵曹操起兵十五萬,親討張繡。

大軍兵分軍三路而行,以夏侯惇為先鋒。軍馬至淯水下寨。且說宛城之中,賈詡自從離開李傕和郭汜後,後來被張濟請到軍中為軍師,張濟對賈詡可以說是言聽計從,本來張濟占長安,宛城,弘農三地勢力自然不小,本來前途一片大好,可是誰曾想卻出了這檔子事!

張濟被流矢射死後,並無子嗣,張濟死後各個統領分崩離析,而此時的張繡卻放棄長安,領兵從長安到宛城,他要起兵攻劉表為其叔父報仇,這個張繡有一身好武藝,師從槍絕童淵,賈詡攔住了他,當日二人相見之後,一夜密談,沒人知道這二人當時談了些什麼,隻是知道從那之後,張繡對賈詡言聽計從,在賈詡的安排下,張繡與劉表各釋前嫌,當然劉表作為補償,給了張繡不少錢糧!

此時宛城太守府中,張繡聽聞曹操親率大軍臨城,正準備出兵迎戰,賈詡進而勸張繡道:“將軍,曹操統兵十五萬兵勢極大,而其人麾下能臣武將輩出,我軍不可與之敵,敵則宛城又要血流成河!不如率軍投降,才是上策!”

張繡聽賈詡竟然讓他不動一兵一卒,就舉眾投降,他本是心高氣傲之輩,又怎願聽從,張繡狠狠握緊拳頭對賈詡說道:“先生,昔年你讓我放棄攻略荊州為叔父報仇,當時我等無兵無糧我聽了,今日曹操來,你又要讓我投降於他,先生我不服!”

張繡說完,賈詡歎息一聲,他又有什麼辦法呢,世人皆言他為禍亂之瞳,唯有張濟對他坦然相待,如今張濟身死,他雖然無情,但對著自己知音唯一剩下的這個侄子,他又怎麼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去送死呢,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要保護好他!

張繡雖然師出名門,武藝雖高,然而曹操手下又豈是易於之輩!賈詡沉聲說道:“將軍,你武藝可勝的過那呂布麼?”

張繡聞言一愣,他想了想,然後默然搖頭,賈詡一笑說道:“昔年呂布尚且抵不過曹軍諸將,落荒而走,如今將軍武力不及呂布,兵又沒人家多,困守孤城,隻能城破被屠!”

“我們不是還有劉表麼?”張繡臉色有些難看的辯解道,賈詡哈哈大笑起來,然後他大聲說道:“將軍醒醒吧,劉表本就是懦弱之人,如果我們能勝,他必然出兵,但是一旦看到我們被圍困,他不來捅刀子就已經是萬幸了!”

張繡癱坐在椅子上,賈詡的話讓他認清了現實,是啊,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他那一身引以為傲的武藝簡直不值一提,在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繡最終還是同意了賈詡的說法,當天他使賈詡至曹操大寨之中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