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尋訪臥龍(1 / 2)

卻說徐庶走後,劉備引眾人回新野,因徐庶的離去劉備幾日茶不思飯不想,一日忽人報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前來求見。

劉備聞言雖不知道是此誰,但還是立刻整衣出迎,出了縣衙府,劉備隻見司馬徽正立於階下。

劉備大喜,急忙請司馬徽入後堂高坐,劉備拜問道:“備自別仙顏,因軍務倥傯,有失拜訪,今得光降,真是大慰平生。”

司馬徽郎聲說道:“我聞徐元直在此,特來與其一會,將軍何不叫出此人與我一敘。”

劉備聽了,歎息一聲,愁眉不展的說道:“前幾日元直母遣人馳書,似曹操囚其母,元直至孝以回許昌去了。”

司馬徽聽了皺眉說道:“唉,這元直中了曹操詭計了!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其母必死!”

劉備聞言驚起問其故,司馬徽悠悠說道:“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若見元直因其而來,徐母必當自殺。”

劉備呆立良久,司馬徽見劉備如此不由好言勸慰,劉備歎息一聲又說道:“元直臨行前曾向我舉薦南陽諸葛亮,依先生來看,其人若何?”

司馬徽聞言笑著搖頭說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苦又要惹他出來嘔心瀝血?”

劉備不解司馬徽為何如此說,司馬徽自知失言,於是一笑將此事帶過,平靜開口說道:“孔明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大略,其嚐抱膝長吟,而指四人道: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人問孔明之誌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其人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非常人可說。”

此刻關羽在側,他聽司馬徽如此說,不由皺眉,關羽熟讀春秋,自知管仲,樂毅二人都是難得將才良相,於是他有些不屑的說道:“某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這諸葛亮自比此二人,豈不太過?”

司馬徽看了一眼關羽後,自知關羽所想,於是他笑道:“以我觀之,如果不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

關羽出聲問是那二人,司馬徽沉聲說道:“可比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眾人聞言皆愕然不解,這時司馬徽起身辭行,劉備留之不住。

司馬徽出了縣衙,他回顧台階之上劉備,然後用隻有他自己能聽見的語氣低聲歎息說道:“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

劉備此刻立於台階之上並沒有聽清司馬徽所說之話,看著司馬徽飄然而去,想起司馬徽所說,這又勾起了劉備對這諸葛亮的興趣,次日天一亮,劉備會同關羽、張飛前往隆中。

這日三人來到隆中,遙望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劉備勒馬來到田徑之上,喚農夫問道:“請問臥龍先生住何處?”

農夫聞言抬頭回道:“此山之南,有一帶高岡,名臥龍岡,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諸葛先生住處了。”

劉備聞言謝之,策馬前行,不到數裏,遙望臥龍岡,果然清景異常,隻見這高岡屈曲壓雲,飛石之間,流水潺潺,有石如困龍昂首嘶鳴,又有形如單鳳展翅欲飛。

劉備策馬向前,隻見左右修竹交加,籬前開滿金黃色的菊花,一座庭院柴門半掩閉,劉備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不久一童出問是誰。

劉備見小童後開口說道:“小友勞煩通稟,就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聽劉備說了這許多,不由小臉一皺說道:“我記不得這許多名字。”

劉備被小童的模樣不由逗樂了,他笑著說道:“你隻說劉備來訪。”

童子聞言點頭,然後他開口說道:“先生今早就出去。”

劉備無語,他急忙問道:“你家先生去何處了?”

童子撓頭說道:“這個我也不知,先生向來蹤跡不定。”

劉備無奈隻得問道:“那你家先生幾時歸來?”

童子想了想下攤手說道:“這個我也不知,先生歸期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

劉備聞言惆悵不已,張飛上前說道:“既不能見,我們回去罷。”

劉備有心等待,關羽也說道:“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打探。”

劉備拗不過二人,隻從其言,他回身囑付童子道:“如果你家先生回來,可言劉備拜訪。”

劉備說完遂上馬,行數裏,勒馬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篁交翠。

就在這時,劉備忽見一男子,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劉備看此人裝束,心想此人莫不就是諸葛亮,於是他急下馬向前施禮問道:“先生莫非就是臥龍先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