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智激孫權(1 / 2)

黃蓋這個人與程普,韓當二人早早年就跟隨孫堅,在江東這塊土地上可謂是資格甚老,所以他來這裏說出這樣的話,就連地位尊崇如張昭顧雍二人也不敢駁他的麵子!

此時黃蓋將江東眾謀士損了一頓後,他轉身對諸葛亮說道:“愚先生,奉我主之命,請先生到後堂一敘!”

諸葛亮聞言點頭,於是黃蓋與魯肅引諸葛亮和劉塵二人入內堂,行至中門時,正遇一人從內堂出來,那人看到諸葛亮後先是一愣,緊接著大喜道:“二弟既到江東,如何不來見我?”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此刻諸葛亮見了諸葛瑾,他施禮之後說道:“弟既事劉豫州,理應先公後私。公事未畢,不敢及私。望兄見諒。”

諸葛瑾聞言笑道:“既然如此賢弟見過吳侯後,在來與敘話,行來我還有事,先走了。”

諸葛瑾說罷自去,魯肅等人繼續前往內堂,到了內堂門口,魯肅先去稟報了,孫權聞報,降階而迎,優禮相待,雙方施禮畢,孫權請諸葛亮入內,留黃蓋和劉塵在外。

諸葛亮進了內堂,孫權命人賜坐,諸葛亮謝過之後偷眼看孫權,隻見孫權碧眼紫髯,長得儀表堂堂。

左右獻茶已畢,孫權率先開口問道:“多聞魯子敬談先生之才,今幸得相見,敢求教益。”

諸葛亮聞言躬身行禮說道:“不才無學,有辱明問。”

孫權一笑然後沉聲說道:“足下近在新野,輔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必深知曹軍虛實,敢問曹軍如何?”

諸葛亮稍加思索然後沉聲說道:“曹操兗州有青州軍二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五六十萬,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萬,今又得荊州之軍二三十萬,以此計之,恐怕不下一百五十萬,而且其中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

孫權聞言皺眉道:“如今曹操平了荊、楚,可有遠圖?“

諸葛亮笑著說道:“孫將軍何必自欺欺人呢?如今曹操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不欲圖江東,難道隻在江上遊玩麼?”

孫權聞言扶須,諸葛亮所言也正是他擔心的,如果曹操真的沿江而下,他能否擋的住呢?

諸葛亮見孫權臉色知道孫權在猶豫是戰是降,他開口說道:“昔日宇內大亂,群雄並起,將軍起江東,劉豫州收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以除大難,九州大體以定,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亦在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其不能,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麵而事之?”

孫權未及回答,諸葛亮又笑著道:“如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卻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與袁本初何其相似!”

孫權皺眉,臉上似有不快的問道:“既然如此,劉豫州為何不降操?”

諸葛亮放聲大笑道:“昔田橫,齊之壯士,猶守義不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意,又安能屈處人下?!”

“哼!”孫權聽了諸葛亮此言,不覺勃然變色,他冷哼一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

魯肅見孫權竟然被諸葛亮以言語給激走了,他不由責怪諸葛亮道:“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我主寬洪大度,不即麵責。”

諸葛亮仰麵大笑道:“我自由破曹之策,奈何孫將軍不問。”諸葛亮說罷,端起麵前的茶杯,自飲一番道:“果然是好茶!”

魯肅見孔明如此,他不由皺眉,撇了孔明,入後堂見孫權。此時孫權怒氣未息,他見魯肅來,不由開口罵道:“這個孔明欺我太甚!”

魯肅躬身說道:“臣亦以此責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

孫權聞言臉色猛變,他本就是聰明之人,於是回嗔作喜道:“原來孔明早有良謀,故以言詞激我。我一時淺見,幾誤大事。”

孫權說完便同魯肅複出堂,再請孔明敘話,孫權見了孔明謝罪道:“適來冒瀆威嚴,幸勿見罪。”

諸葛亮急忙起身還禮亦謝罪道:“適才亮言語冒犯,望乞恕罪。”

孫權坐回主位,命左右置酒相待。酒過數巡之後,孫權說道:“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與孤。如今群雄已滅,獨豫州與孤尚存,孤亦不能以全吳之地,受製於人,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與我同抗曹操?”

諸葛亮聞言正色說道:“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裏,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雖然附操,不過是迫於行勢,非本心罷了。如果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曹軍破,必北還,則以荊、吳之地,與曹操成鼎足之勢,所以成敗之機,就在於今日,惟望將軍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