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周郎故(1 / 3)

且說周瑜在柴桑養病,忽報前線孫權來書,周瑜覽畢,隻見孫權俱言損兵折將之事,當周瑜看到太史慈中伏身死後,他不由長歎一聲,對於太史慈,周瑜一直當做朋友看待,因為太史慈的性格和孫策很像,想不到如今他也死了,周瑜眼中掩飾不住落寞,他喚左右取紙筆,強撐身體而起,作書回孫權,周瑜提筆寫道:“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禦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誌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鑒,瑜死不朽矣!”

周瑜寫完之後,停筆吹散墨痕,他小心翼翼將此文封好,讓人送給孫權。

做完這些周瑜又強撐病體至巴丘大營,到了巴丘大營,周瑜聚將,須臾眾人都到,周瑜此刻臉色毫無血色,他一一環顧,然後氣若遊絲的對眾人說道:“我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你等當善事吳侯,共成大業!”

說完周瑜昏絕,眾人大驚急忙扶周瑜回內帳,是夜周瑜徐徐醒來,見小喬一臉憔悴的伏在床頭,周瑜以手扶小喬臉頰,他的眼中滿是不舍,小喬見周瑜醒了,不由輕聲說道:“公瑾!”

周瑜苦澀一笑,仰天長歎一聲,他的手從小喬的臉頰上劃落,建安十五年夜,帶著無盡的遺憾,周瑜病逝於巴丘大營之中,壽止三十六歲。

正是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周瑜死後停喪於巴丘,眾將遣人報喪,孫權知周瑜死,放聲大哭,拆視其書,乃薦魯肅以自代,孫權覽畢,不由越發傷心道:“公瑾如我兄,又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依賴?既遺書特薦子敬,孤不敢不從。”

孫權哭罷,即日便命魯肅為大都督總統兵馬,一麵又發周瑜靈柩回葬。

卻說諸葛亮在江陵,他夜觀天像,忽見兩將星墜落,諸葛亮掐指一算,他歎息一聲,夜風吹動鶴氅,星空下他的背影顯得有些落魄。

至曉,諸葛亮告於劉備說周瑜以死,劉備皺眉不語,周瑜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想不到竟然英年早逝了,說實話,劉備也有些惋惜,畢竟周瑜乃一時人傑,就這樣死了,任誰都高興不起來。

正在劉備發呆之時,諸葛亮提出作為盟友,周瑜以死,他們理應前去吊喪,當日諸葛亮在劉塵,趙雲二人的護衛下,引軍五百,各具祭禮,下船赴巴丘吊喪。

眾人於路探聽得知孫權已令魯肅為大都督,周瑜靈柩已回柴桑,於是眾人轉道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諸葛亮進入周瑜靈堂,他看著周瑜的棺礅,諸葛亮的眼神有些複雜,那個赤壁之上,風流瀟灑,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的江東周郎竟然就這樣死了?

諸葛亮長歎一聲,搖頭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棺下開口說道:“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嚐!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裏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誌。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