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的朋友倒知情知趣,當摩根在球場挑掘美食時,便會靜靜離開,也免得看這個令人作嘔的場麵。
饞嘴的摩根正為蟲的數量不足而煩惱,他說供應不足是因為其他隊員也有同好,所以導致僧多粥少的情況。
摩根夢想著成為世界冠軍食蟲家,他現在能夠一餐吃30~40條蚯蚓。
喜歡吃鐵的人
委內瑞拉的毛鬆,有一個叫拉毛子可爾太的青年喜歡吃鐵。他從小就喜歡取鐵鏽粉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就像孩童吃糖果那樣。他幾乎每天都要吃一些鐵鏽粉才舒服,否則就感到渾身不適、乏力。
據當地有經驗的老人說,這是因為他的身體有著特殊的機能,每天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鐵,如果體內缺乏鐵,就會得貧血病。文身成癮的人澳大利亞人戴蒙德·林奇前後花費了1000小時在身上刺滿了數百種文身,最初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種彩色圖案刺遍全身,後來他開始用百分百的黑墨來文身,而且連眼皮、耳朵裏、齒齦甚至腳趾間的極其脆弱的皮膚也都不放過。現在他正在用白色文身覆蓋黑色圖案,將來他還打算在上麵再刺一層彩色圖案,這樣前後加起來,他的皮膚將會被針密密麻麻地刺上4層文身。
吃石頭的孕婦
婦女在懷孕期間通常會對食物比較挑剔,甚至有一些特殊癖好,這可以算是一種正常現象。不過,如果懷著孩子的準媽媽突然喜歡上了吃石頭、泥巴等異物,就有點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了。
而這樣的事情的的確確發生在非洲東部的肯尼亞。調查顯示,該國首都內羅畢的孕婦大多數有這種被稱為“異食癖”的怪病,她們平均每星期吃掉的石頭加起來重4噸,可以裝滿一輛大卡車。
英語的“異食癖”一詞pica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是喜鵲。由於喜鵲食性很雜,幾乎什麼都吃,所以這個詞現在被用來指異食癖,即喜歡吃人們通常認為不能吃的東西的一種病症。
這種病常見於兒童,尤其是2~5歲的幼兒。生活中常常可以發現幼兒咬玩具、咬衣襟、啃指甲、咬書本、撕紙,但極少吞食。隻有那種吞食非食物性異物的欲望達到不能遏製地步的症狀才能稱為異食癖。異食癖患兒常常偷偷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當不讓他們吞食時,他們就表現出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如果說不懂事的兒童吞食這些不能吃的東西還讓人覺得情有可原,那麼成年人也這麼幹,而且吃的還是堅硬的石頭,就讓人難以理解。
尼日利亞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普姆瓦尼婦產醫院1071名孕婦的調查發現,她們中有74%的人每天都要吃一些在常人看來不屬於食物的東西。在這些有異食癖的孕婦中,898%的人吃一種在當地被稱為“奧多瓦”的軟質石頭,612%的人吃泥土,96%的人吃其他東西。這些異食癖者中,同時吃兩種或者更多異物的人占625%。
事實上,在肯尼亞,嗜好吃石頭者不僅限於孕婦,在兒童和非懷孕期的婦女中也較為普遍。
肯尼亞衛生部2004年在該國西部地區進行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調查的827名婦女中,有65%的人在懷孕前就已有異食癖症狀,懷孕期間大多數人保持了這一癖好,但在產後3~6個月,有異食癖症狀的人減少到30%左右。
在產前,有異食癖的婦女平均每人每天吃445克“奧多瓦”,產後她們的進食量減少至255克。
生吃活蛇的人
山西榆次市什貼村村民孫慶順,人稱“蛇閻王”。
孫慶順12歲時做羊倌,因羊屢遭蛇患,遂決心捕殺,久之,竟養成了生吃活蛇的癖好。他吃法獨特,先將活蛇拉直,口齧蛇腹把血吸盡,然後大啖其肉。說來也怪,再凶的蛇,一見“蛇閻王”便縮成一堆,任他擺布。一次,鄰村辛家莊特聘晉劇名角搭台唱戲。當時觀眾正看至興處,突然從戲台角竄出一條6尺長的大蛇,嚇得人們大呼大叫。這時隻見孫慶順老漢挺身上前,大喝一聲:“呔!”那蛇頓如老鼠見貓,蜷縮一團。孫老漢手揮大蛇,左盤右旋,耍了一回;又當眾將蛇生吃掉。圍觀者無不瞠目,名角反而冷了場。
孫慶順已經65歲了,身體強健,一生未曾擇偶。多年來他先後生吃活蛇800餘條,其中有劇毒的五步蛇和蝮蛇,從未被蛇咬過。以吃書為生的人16世紀時英國有一個婦女每天吃一本書,持續了12年。吃到肚子裏的書,足夠開一個書店。她曾遵醫囑,停止吃書3日,可在這3天內周身不舒服,好像百病纏身。到了第4天又繼續吃書,便精神煥發了。從此她以書當飯,幾年中她吃的是平價平裝書,丈夫及子女四處為她收購。首先要幹淨,最好是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