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青龍太子和修羅騰兩人早已率領軍團日夜兼程趕來了,從一月二十六日開始,他們就在外圍與神鷹帝國的阻擊部隊乒乒乓乓打成了一團。
修羅族的第二軍和第十軍強攻數天,傷亡慘重,而天眾族的第十軍團壓根就是在旁邊看熱鬧的——反正被包圍的是別族的軍隊,天絕才不擔心呢。
聖曆一六七七年一月末,曆史上稱為綿陽會戰的大戰役打得如火如荼。
會戰共有兩個主戰場,第一個主戰場就是位於綿陽附近的平原地帶,修羅帝國第七軍九萬多人的部隊被神鷹軍分割成幾塊包圍,他們缺糧又少藥,已在做最後的掙紮了。
而第二個主戰場則在外圍,修羅帝國兩個軍團,將近三十萬修羅兵正在為他們被圍困的同伴解圍。副帥陸重親自統率禁衛軍主力在外圍阻攔修羅人的增援軍。與他對陣的是修羅太子,青龍太子。
這是陸重與青龍太子的首次大規模的正麵交鋒,兩路兵馬旗鼓相當,同樣都是國家的名將之星,戰術同樣嫻熟。
青龍太子一心一意地尋找機會與神鷹軍主力決戰,力圖一戰而勝之,為被包圍部隊解圍。
相比之下,陸重雖為年少,卻更為老謀深算,他並不奢望一舉粉碎青龍太子的軍團,他的目的隻是要狙擊、牽製對方的行動,為友軍贏得時間消滅包圍圈內敵人。
麵對強勢的修羅援軍,他巧妙地運動,依靠多層次多重疊的防禦陣地,各堵截部隊依次上陣,輪流消磨修羅守軍的銳氣,又往往在敵人料想不到的薄弱處突然發動反突擊,脅迫敵人後退。
幾十萬兵馬集中在一個不到三百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域交戰,敵我雙方的軍隊縱橫交錯,前進後退,衝撞斜擊。
神鷹軍從不正麵擺開兵馬交戰,卻在各個方向出現,飄浮如風,忽進忽退,有的躲在堅固的城堡裏不出戰,有的卻凶狠地攻打自己的側翼和後軍,有的卻在一路遙遙地墜在自己隊伍後麵。
修羅軍隊日日夜夜都在遭受攻擊,有的是真正的攻擊,但大多數卻是佯攻,神鷹的騎兵大膽地機動穿插直搗修羅軍後路,讓修羅士兵們提心吊膽擔心後路被斷絕。
神鷹人花樣百變的戰術和巧妙的運動讓修羅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兩軍每天都在交手,乒乒乓乓,但吃虧的總是修羅人。
修羅軍將領普遍缺乏應付複雜戰局的經驗,即使號稱修羅族最傑出將領的青龍太子也不例外。
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敵人,但到處都找不到敵人。自己像是跟空氣作戰,每個拳頭打出去都落了空,而敵人打過來的每一拳都能讓自己痛上老半天。
不光是穿著軍服的敵軍,這裏的每座山丘、每座河流、每寸土地都在與自己作對,每個活著的居民都在對自己怒目以視。
自家明明有三十萬強悍的軍隊,但就像落入了水中的人,有力無處使。
相比於修羅人一方的困窘,神鷹人這邊卻正如魚得水呢。
陸重堪稱神鷹將帥中的後起之秀,他具有高度的全局掌控能力和穩健的心理狀態,連修羅軍每個大隊的兵力和位置都記得清清楚楚,指揮部隊的“微操作”能力在神鷹將帥群中一時無雙。
整個綿陽戰役期間,他仿佛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戰略思考機器,每天隻睡一兩個時辰,但精神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思維清晰,反應敏捷,決策果斷。
整個戰役的節奏完全掌握在他的控製下,一個又一個步、騎兵隊都是他手中掌握的棋子,按他的命令進退自如。
他的指揮節奏有一種奇妙的韻律,行雲流水般流暢,層次分明。
在他指揮下,整個戰爭就像一曲龐大的交響樂合奏,而他就是樂隊的總指揮,他手中指揮棒每一個微小顫動就是一曲悠揚的小調,他能顧及到每個樂器發出的最微小音符。
雙方軍力相等,修羅軍卻一麵倒地被神鷹軍壓倒,主力還沒接觸呢,修羅軍已方寸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