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往往認為是北疆大總督古羅圖過度急功近利,導致了修羅北疆政權的夭折。他們都說如果修羅人委任的北疆大總督不是古羅圖的話——比如說換成仁厚點的修玉河或者手段更溫和點的修羅青龍——那麼修羅人在北疆的統治應該能維持更長久的時間。
畢竟當修羅人剛進北疆時,北疆民眾甚至是歡聲雷動,夾道歡迎。修羅大軍進入那熱烈的情形,不禁讓人想起了兩百多年前,神鷹人進軍北疆的一幕。
但後世也有史學家獨持己見地認為:曆史不會因為偶然而改變。無論是誰擔任北疆的大總督,結局都是必然的。
雖然北疆地區已經劃入了修羅帝國的版圖,但是修羅人卻未把北疆的民眾當成自己的臣民。
貧瘠的北疆地區被修羅人當成他們與神鷹帝國戰爭的後勤補給地和殖民地。在修羅人看來,不過是為了實現他們征服大陸目標所需要的一塊墊腳石罷了——誰會對一塊“墊腳石”有任何的憐憫和同情呢?
這年夏秋時節的第二次征糧任務,完全是出於修羅帝國上層對古羅圖的授意和命令。由於戰爭,修羅國內耽誤了春耕時機,糧食欠收,有出現饑荒的可能。
古羅圖的橫征暴斂,不過是執行上層的命令罷了。隻不過他選擇了一種他認為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同時就是最殘酷、最野蠻的方式。
鄉鄉鎮鎮到處響起了修羅守備軍的馬蹄聲響,他們大聲的吆喝著,宣布最新的征糧命令:“每人四百公斤糧食馬上交出來!”
雖然來自修羅國內的命令,隻要求每人征收兩百公斤糧食。但是古羅圖也長了點私心,他想為自己的部隊積攢點軍糧,就將征糧額度提高到了三百公斤。而他麾下的各郡總督和駐軍頭目,則有樣學樣,層層加碼,最後達到了這麼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四百公斤。足夠一戶尋常人家吃一年的口糧。
一片雞飛狗跳中,修羅士兵挨家挨戶地搜查,將那些交不出糧食的人家搜了個底朝天,砸碎了所有的米缸、鍋爐、最後將茅草房屋一把火點著了,熊熊烈焰中,冉冉上升的黑煙,熏黑了黃昏的天際。
獸人族、蠻人族、高嶽族的老幼婦孺被吊了起來,用棍棒亂打,村子的上空回蕩著一片鬼哭狼嚎的淒厲叫聲。
整個北疆大地都在修羅占領軍的鐵蹄下流血呻吟……
為了糧草的征集已經搞得怨聲四起了,但修羅人的需求並不局限於糧草。
在上次戰爭中他們已經發現:雖然驍勇的修羅軍在平地上打起野戰來,稱得上所向無敵。但在對天京城的攻擊中,上百萬的修羅大軍居然拿不下堅守孤城的少數神鷹守軍,這暴露了修羅軍隊作戰能力上的薄弱環節——不善於攻城。
而修羅人如果打算從北向南,進軍神鷹帝國,所要遭遇的第一仗,就是堅不可摧的北天城。這可是比天京城要強上數百倍的堅城。
修羅最高統帥部認為:攻城能力的薄弱主要是因為缺乏武器裝備。
在修羅軍中雲梯、衝車、登城車、攻城車、鐵甲盾等攻城武器,數量遠遠少於神鷹軍,技術上也遠比神鷹軍來得落後。這是修羅軍隊作戰能力無法突破的瓶頸。
所有這些新式工具和武器的製造,都需要大量的金屬和煤。
於是,大批大批的北疆各族青壯年平民,在修羅兵皮鞭的驅趕下,進入了新開辟的礦裏進行高難度、高危險的開采作業。
在修羅人開挖的礦井中——這些礦井比迄今為止所挖的任何礦井更深——人們掙紮著成群地病倒、死去。在不見天日的黑暗地底,成千上萬的礦工因為塌方、倒塌的災難事故而送命。他們的軀體被石塊壓成齏粉,深埋地下。
由於把一切的生產能力都集中到了修羅國內的軍事建設上,造成了北疆地區的經濟幾乎徹底崩潰。為了躲避勞役和征糧隊,村民們離鄉背井,丟下了剛播種的糧田。於是種了一半的土地開始荒蕪,長滿了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