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京城郊區風雲(2 / 2)

一號生態實驗區,離市區最近,所以主要作為有機生態環境展示區域,可由地產開發商自由的招標投標,進行有機生態環境優質生活小區開發出來,市場指導價格不可超過京城市政給出的標準指導價格之外,也就是努力的打造一個環境優美又價格親民的新生活小區。

二號生態實驗區,因著前麵有展示區和生活區的隔斷,又不影響市區市民們的主要生活環境,因此定位為:有機農作物和畜牧業采集和主要銷售地區,同時也有不少專門開發出來的農家樂等遊樂設施也都在這個生態實驗區內。

這裏的農戶們負責的是自家的有機分區,直接對外銷售,每年收入隻需上交一部分作為稅收之後,剩餘的全部作為家庭收入和來年規劃由農戶自己自由分配。

三號生態實驗區,由於這個生態實驗區特殊的地理形態的因素,區內小型山巒比較多,因此這塊區域主要作為有機水果和家禽養殖。

山上種植果樹,果樹下放養土雞,山下開發水塘,除開漁業之外,土鴨,鵝,都是三生態實驗區主要的產業。而這些產值業的收入和一生態實驗區一樣,每年提交定額作為稅收之外,剩餘的由農戶自有支配。

四號生態實驗區,因為離著市區是最遠的,所以作為有機農作和畜牧業主要開發和生產基地存在,主要是由當前最著名的生物學專家,院士在這塊土地上進行科研研究,研究成果直接提供給一生態實驗區和三生態實驗區的農戶作為成果進行實際種植和銷售。

同時這個生態實驗區內也接受加工廠和處理工廠的進入。

也因此四號生態實驗區的費用,主要由各科研單位和科技企業,加工企業等自主籌資和接受讚助,不夠的部分由市政進行相應的補貼。

四號生態實驗區也是環保重點實驗區,所有上馬的項目都必須有相當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並且接受附近居民的隨時監督和檢測,一旦發現必須馬上停工整改。

**

秦大寶巡了一遍自家的果園之後,在小院門口磕了磕鞋底的泥,推開自家院門進院子。

秦大寶曾經聽自己的祖父說過,秦家其實很早的時候也算是大家族,隻是後麵解放又經過政|府土改後,曾經是大地主的秦家沒了土地,當不了大地主,所以秦家慢慢也就落敗了。

甚至連秦家的祖宗祠也沒保存下來,破四舊的時候給砸光、燒光。

幸好秦大寶還算是個本分的人,也是最早來到京城東郊外的農戶之一。

當年帶著老婆和孩子,還有自己雙親和老丈人兩口子,來到京城東郊外,他去工地做活打工,老婆和四老們就包租一塊地來種。

四老們和秦大寶的婆娘都是能吃苦耐勞的人,種的菜地品種不少,而且收成不錯,蔬菜也都水靈靈的,所以秦大寶家算是最早和商戶簽訂供銷協議的人家。

後麵在京城領導們的扶持和關懷下,秦大寶索性辭掉工地的隊長的職務,拿著一筆扶持款,帶著全家大小遷居到三號生態實驗區,承包下第一片最大的果山和水塘。

地方大了,他們自家自然是忙乎不過來。

於是秦大寶又馬上回了老家一趟,把秦家還能聯係上的一些親戚們都陸續的安排到果山工作,又幫著他們弄房子弄戶口,正式安居下來。

以合同製的形式,聘請了這些親戚們作為果山的員工,幫忙打理果山和水塘。

這十幾年下來,用著四生態實驗區提供的果種和家禽種,魚種,收入越來越好。

加上四號生態實驗區進駐的袁家的加工廠實地勘察之後,發現三號生態實驗區內,秦家這塊果山和水塘養殖的各種農作家禽漁業,產值、產量、品質都是最佳。

於是早早的就以高價簽訂秦家所有的農作家禽漁業的收取權。

秦家村兒裏當年冒險原意跟著秦大寶來京城打拚的第一批人,也都因此真正算是脫貧,過起小康生活。

而這些秦家的後人們,因為家裏富裕了,曉得讀書的重要性,大多努力的讀書、考研,也都逐一的有了各自的出息。

秦家的這種團結和富裕的生活,讓不少三生態實驗區的其他農戶們很是羨慕,秦家就變成了三號生態實驗區的一個傳奇型大家族。

有人羨慕,就有人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