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肥皂水行深部灌腸,必要時經2~3h重複灌腸。也可向直腸內灌注液狀石蠟200~300mL。
(3)內服緩瀉劑,如液狀石蠟100~200mL(牛),或硫酸鈉(鎂)50g。用藥後可配合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的恢複。
(4)對症治療,如輸液、解毒、強心、止痛等,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預防】
對懷孕母畜要供給充分的營養物質。仔畜出生後,要保證足量的初乳,隨時觀察仔畜的情況,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三、臍炎
臍炎指新生仔畜臍血管周圍組織的炎症。牛羊均可發生,多見於牛。
【病因】
接產時臍帶消毒不嚴,臍帶被汙染或臍尿瘺形成尿道浸潤,臍帶斷端過長被踩傷、拉傷、咬傷等,使微生物入侵而發炎。
【症狀】
病初臍帶殘端潮濕、變粗、變黑,臍孔周圍腫脹變硬、充血、發紅、發熱、疼痛。仔畜收腹彎腰、多臥少動。臍帶殘段脫落後臍孔形成潰瘍,肉芽增生,有的有膿性滲出物或形成膿腫。嚴重者引起敗血症或破傷風,出現體溫升高,呼吸、心跳加快,脫水,代謝紊亂,全身體況急劇下降、惡化。
【診斷】
臍帶殘端潮濕、變粗、變黑,臍孔周圍腫脹變硬、充血、發紅、發熱、疼痛,脫落後臍孔形成潰瘍,肉芽增生,有的有膿性滲出物或形成膿腫。
【治療】
重視局部處理。先剪淨臍孔周圍的被毛,分點或環狀用青黴素普魯卡因封閉,創內塗以碘酊。已化膿或局部壞死嚴重者,先用3%過氧化氫液衝洗,再用0.2%~0.5%雷夫奴爾液反複衝洗,最後塗上抗菌藥。局部形成膿腫塗以魚石脂,成熟後切開排膿衝洗。形成潰瘍,應塗抗菌油劑或軟膏。為防止炎症擴散或已有全身感染,應全身給予抗菌藥和對症處理。
【預防】
接產時臍帶斷端宜短些,一般不做臍結紮,要用碘酊經常消毒,促進幹燥脫落。保持圈舍幹燥、清潔衛生。若發現臍帶、臍孔處潮濕,應及早處理。
四、犢牛腹瀉
【病因】
(1)消化不良。多見哺乳期犢牛。母牛特別是妊娠母牛的不全價飼養和犢牛飼養管理不當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如妊娠後期母牛飼料中營養物質不足,致使犢牛抵抗力降低;犢牛機體受寒或畜舍過於潮濕;初生犢牛吮初乳過晚;人工哺乳不定時、不定量及乳溫過高或過低;哺乳期飼料不當;衛生條件不良等均可成為腹瀉誘因。
(2)細菌及其毒素。多由於衛生條件不良,使病原菌從口而入;一些引起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及抗生素的濫用,造成腸道菌群紊亂,還可繼發於一些細菌性傳染病。引起腸道感染的細菌主要是大腸杆菌。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產生大量細菌毒素,這些細菌和毒素,都是犢牛腹瀉的直接原因。
【症狀】
1.消化不良性腹瀉
消化不良性腹瀉多伴有細菌感染。開始多為粥樣腹瀉,以後呈水樣瀉,糞便呈黃色或深黃色,有時呈白色或灰白色。病犢精神不振,喜躺臥,食欲減退或完全拒乳,瘤胃多有臌氣,體溫一般正常或低於正常(中毒性消化不良除外),心音增強,呼吸、心跳加快,有時出現腹痛表現。後期皮膚彈性降低,被毛蓬亂無光澤,眼球凹陷,站立不穩,全身戰栗。
2.細菌及其毒素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