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神人的觀點(2 / 2)

好玩沒什麼,更不能說是什麼罪過,誰還不好玩呀?!但是這萬事都得有個度,你要是跟厚照兄一樣,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十二個時辰,每一分每一分秒,什麼事也不幹,就是玩,驚天地泣鬼神的玩,那就不好了。

更加可怕的是,這厚照兄可是有工作的人啊,他是大明朝的皇帝!!有史以來所有的皇帝,即使他們日理萬機,也不可能處理完帝國所有的事。這朱厚照的老爹朱樘,不就是這樣給硬生生累死的嗎!

但是傻人有傻福,好在這朱厚照有根基深厚的文官集團,也就是儒家替他一力撐著。這明朝的大好江山,這才可以正常的運轉。而維持著這個帝國運轉的一眾人等當中,首推楊廷和楊閣老!因為他的廢寢忘食的工作,這才讓天下的老百姓,能正常的生活。

話說這儒家的胸懷和抱負,可真不得了,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是隻要是人,都會有缺點,這楊閣老也不例外,聰明如王守仁,一生都遊走在當朝的核心以外,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了,咱們這麼說,可能有點強人所難。因為這楊閣老怎麼說,也是個有組織的人,也隻是他們集團中的一份子罷了。

而這不怪雖然出身儒家,也考取了功名。但他卻開宗立派,自成一家,這樣一來就跟儒家是敵非友了,人家如家幹嘛要自找不自在!

不怪對於儒家如此對待自己,隻是微微一笑,懶得搭理。但是他懶得搭理,其他人卻沒有這份高風亮節,他的學生們卻想搭理一下。於是多年後,他創立的《心學》有一個插班生傳人,其功績和地位更在這楊閣老之上!那人曾經對別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吾非相,乃攝耳。

這個豪氣衝天的人物叫做張居正,但是他連一個宰相都不是,怎麼就攝了呢?攝,攝政也!!這攝政已經夠牛逼的了,應該到頂了吧,NO,王守仁的徒子徒孫們後來竟然還成立了一個小社團,叫什麼東林黨的,直接決定了明朝的滅亡!

而此時的王守仁,其能力差不多已經達到了大智通天的地步,為什麼不搭理這儒家的排擠呢,難道他真的不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王守仁想,並且這也確實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但是為了另外的一個原因,大智通天的王守仁還是決定放棄了自己的這個理想。

王守仁選擇避讓的這個原因,就是大明朝現在的皇帝,朱厚照成天胡作非為的原因。就王守仁慧眼如炬的觀察和分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而這個結論卻跟當時大家的觀點,以及後世絕大部分人的觀點都完全不同,甚至是正好相反。

並且也正是因為王守仁的這個結論,對不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才有了後來那麼多的故事和巧合。

王守仁入木三分的認為,這朱厚照雖然有點亂來,但是深挖其原因,卻是另有乾坤。那就是他也不想這樣,卻不得不這樣,他隻是想用這樣的方式,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罷了。

朱厚照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很簡單——權利!尤其是大明朝的軍事大權,槍杆子裏出政權嘛!

但是這軍權的爭取談何容易啊,何止是他呀,就是他爹,他爺爺,他爹的爺爺,爺爺的爺爺,都沒有實現這個理想!說句不好聽的,明朝的皇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成了一個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