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係列煩瑣的勸進,告祭禮儀後,楊廷和給朱厚熜送上了即位詔書。
心思縝密早有預謀的朱厚熜,坐在龍床上小心的審閱這個,由那幫他不認識的陌生人起草的詔書,看了很久,依然氣死人不償命的沉默不語。
百官們在下麵靜靜的等著,都不知道這位“桀驁不馴”的新皇帝究竟又怎麼了。最後有人實在忍不住了,隻好出聲催促。朱厚熜微微一笑,第一次拿起他的禦筆,修改了他平生第一道詔書。
朱厚熜這位皇帝後來以沒事就給大臣們修改詔書聞名,哪怕他對這些詔書很讚同,他也要幫人家修改,這第一次他更是直接抹去了,內閣給他擬定的新年號“紹治”兩個字,在上麵寫上了“嘉靖”二字。
不風流早就跟朱厚照商量好這個“嘉靖”年號了,可他們兩人依然沒想到,楊廷和跟他的文官集團竟然這麼瞧不起朱厚熜這個新皇帝,竟然起了“紹治”這個名字。好在朱厚熜雖然小小年紀,可他的涵養功夫真不是蓋的,竟然波瀾不驚的忍住了。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正式坐上了龍椅,明王朝的嘉靖時代由此開始了。而大禮議事件,在演完了其短暫的序幕後,正式拉開了它主章節的大幕。但是大禮議事件中的人說都明白,雖然這事情叫做大禮議事件,但是禮儀即利益,大禮議事件其實還不如直接說成是大利益事件。
大家還記得楊廷曾經幫武宗起草的那份遺詔嗎,在不風流細細研讀之下,他笑了,輕蔑的笑了。而朱厚熜隨後就利用這份遺詔作為利器,迫使楊廷和不斷的改變立場,最終做到了全麵的勝利。
再次說一下遺詔的內容——
“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後,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在不風流看來,這其中“嗣皇帝位”四字最為關鍵,他對朱厚熜說道:“遺詔以你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四月廿七,朱厚熜下令群臣議定武宗的諡號,以及他生父的主祀及封號。
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漢朝定陶王(漢哀帝)和宋朝濮王(宋英宗)先例,認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為皇考(就是爹,老爸,皇阿瑪。)而興獻王則可以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老爹成了叔叔了),母妃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親媽成了嬸子了)!
並且楊廷和等人還說,朱厚熜在祭祀的時候,還必須對其親生父母自稱“侄皇帝”(親兒子成了侄子了)。另以益王次子崇仁王朱厚炫為興獻王之嗣(再給找個便宜弟弟),主奉興王之祀9延續你們家的香火)。
這亂七八糟的事情,雖然把朱厚照跟不風流打了個措手不及,可他們怎麼會答應這麼奇葩的要求呢?因此五月初七,禮部尚書毛澄和文武群臣60餘人,再次將此議上奏皇帝,並聲稱朝臣中“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
對朱厚熜而言,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雙方就產生了僵持。年方十五歲的朱厚熜試圖優撫楊廷和,並向毛澄厚贈黃金,欲使其改變主意。但是楊廷和兩人都不為所動,即便朱厚熜幾次下詔尊加其父徽號,也被楊廷和等大臣封還了。
最後,毛澄亦終於有些鬆動了,他提出一個意見說,認為將來朱厚熜有子時,可以用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為興王,繼承其父親的王統(這也行?)。
在接連失利之後,不風流迅速穩下心神,開始用他那剛剛成型的新勢力大象,統合資源絕地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