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難得糊塗(2 / 2)

其實楊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個好人(相對而言),雖然他也收收黑錢,徇徇私,但歸根結底他還是努力幹活的。當初朱厚照在外麵玩的那幾年,如果沒有他老人家在朝廷拚死拚活地幹,老朱家這筆買賣早就歇業關門了。

但是楊廷和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因為他是儒釋道三家的實際掌舵人,因為他多年的無冕之王的成就,竟然讓楊廷和達到了“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的地步!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這段話是《史記》裏用來描述商紂王的。意思是說紂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IQ奇高,以至與他覺得別人說的都是胡說八道,紂王的口才也非常好,以至於他可以隨意混淆是非,辯壓群臣。而且肘王的體質和武功也很非常好,好到可以赤手空拳搏擊猛獸,甚至是徒手殺人!

楊廷和不能跟商紂王相提並論,但是他的這個缺點卻跟那個有名的暴君一模一樣。

當然,除了這個性格缺陷的原因,從表麵上來說,我們也可以說楊廷和是心胸狹窄,很難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級王瓊,也有著很深的矛盾,所以對於王守仁這樣的敵人的人,自然不會手下留情的。楊廷和出招了,他麵對這個實力不輸與他甚至還有點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人出手了,趁著三不聯盟的神刀不敗昏迷不醒的時候出手了。

但是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王守仁卻並不在意。對於一個視榮華為無物,置生死於度外的人來說,這算得上什麼呢?楊廷和出招後,天天都在心驚膽戰的等著王守仁的反擊,隨時準備見招拆招。但是被擺了一道的王守仁竟然毫無反應,毫無戰意,毫不在乎,壓根就沒想與之戰鬥,或者說壓根就不屑與之戰鬥。

王守仁接到命令,收拾收拾東西,轉身就去了南京,心平氣和的接任了名存實亡的兵部尚書一職。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剛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親王華去世了。這位老先生前半輩子被王守仁折騰得夠嗆,後半輩子卻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沉重地打擊了王守仁,他離任回家守孝,由於過於悲痛,還大病了一場,從此落下了致命的病根。正是這次打擊和那場大病,最終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難得糊塗,放下更難!

父親的訓斥,格竹子的執著,劉瑾的廷杖,龍場的悲涼,悟道的喜悅,悲憤的逃亡,平叛的奮戰,如此多的官場風波,刀光劍影,幾起幾落,世上再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擾亂他的心弦。

他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學。

不怪現在雖然已經名滿天下了,可他卻毫無架子,四處遊曆講學,無論是貧是富,隻要你前來聽講,他就以誠相待,即使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來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來,他隻是個無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為這位仁兄的打扮實在驚人,據史料記載,他穿著奇裝異服,戴著一頂紙糊的帽子,手裏還拿著笏板,放在今天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當時,就算是引領時代潮流了。

他就穿著這一身去見了王守仁,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後麵,其實隱藏著另一個目的,然而他沒有能夠騙過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