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凡塵手握《道德經》,目光變得更加悲哀。他不由得歎道:“蹉跎三年,癡愛一場,隻得到這麼一本不能吃不能喝的東西。可我偏偏還拿它當個寶貝。”
想起在最辛苦的時候,自己還把這本《道德經》揣在懷裏。葉凡塵不覺又笑出了眼淚。
被人一劍砍在胸口的時候,他不想著自己的傷要不要緊,反而擔心書被砍破。
餓得幾天幾夜沒吃到東西的時候,他也沒想過把這本書拿出去當一兩個銅板。
本來嶄新的書冊還是慢慢在他懷中變舊了,就好像時光的無情,是誰也無法阻止的。
葉凡塵翻開第一頁,隻見上麵寫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沒錯,這是一本最普通的《道德經》。昔日老子西出函穀關之時,遇到一個叫尹喜的人,他心知老子此去將要飛升仙界,祈求對方將道統留下,以利蒼生。老子推辭不過,便著下五千言的《道德經》。據說藏有修仙秘要,可千百年來傳說依然隻是傳說。
而這本書也並非“仙門”之物,無論在塵世裏的哪個市集上都可以買到。
其實真正的修仙者,根本不承認此書是老子所著。葉凡塵就曾親耳聽到,一位活了幾百年的“仙門”前輩信誓旦旦地說,此書不過是一個落魄書生所寫的偽書。他曾親眼得見。
世上有很多假的東西,流傳的年頭久了,就變成真的了。又豈止是《道德經》呢?
葉凡塵不知將這本書讀過多少遍,在最絕望時也曾幻想從中悟出一絲修仙的線索。
可隨著十幾年過去,葉凡塵雖然依然會讀這本書,卻將它當成唯一的消遣和回憶過去的契機。
其實這本《道德經》的主人不知給他帶來多少痛苦,甚至毀了他的一生。可他偏偏就是放不下。
過了多年凡人的生活,葉凡塵本來早已將“仙門”中的榮耀和失望藏在內心深處了。
可方明月的出現卻無情地攪亂了他的心緒。
這就好像一個傷口,本來已結痂,突然又被撕開,甚至還要往上撒鹽。
痛,深入心扉的痛。懊惱,躊躇。葉凡塵不僅恨這個世界,也恨自己。
他曾經輝煌過,受萬人矚目,也曾經意氣風發過,脫穎而出被“仙門”看中。他也曾經愛過,愛得很深很深,品嚐過其中的甜與苦澀。
誰想到一夜間,他的記憶裏隻剩下永遠無法彌補的失敗,和無數人的輕賤和白眼。
早知會是這樣的結局,他寧可不曾輝煌,不曾風發,不曾......愛過。
葉凡塵終於明白,像父親那樣經天緯地的奇男子為何會甘願過終日酗酒的下半生了。
但葉凡塵多年來卻滴酒不沾,也從未回去見父親一麵。
無論有多麼痛苦,他總要求自己必須清醒。
可他真的沒有醉過嗎?隻有他自己知道,這些年他仿佛變成另一個人,在心裏看著自己糊裏糊塗地過日子。
他真的不怕失敗和痛苦嗎?隻有他自己知道,每當應該去麵對時,他卻總要遠遠地走開,生怕自己受傷。
他也曾十分十分的不甘心,費盡一切心思練好武功,想要找到一絲修仙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