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提高農電企業經濟效益的探索(1 / 3)

農電企業是電力工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服務對象是農業、農民、農村經濟,是電力工業的服務宗旨進一步深化;農電企業也是一個設備型、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但其設備存在著陳舊、老化、技術落後的問題;農電企業發、供、用於一個統一體,其中心環節是電網,加強電網管理是生產管理的重點;農電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是用電,而用電管理不當,又影響到電網的經濟運行。

一、加快改革步伐,轉換企業機製

為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加快企業經營機製的轉換,以適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製,真正使我局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1993年我局實行內部機構調整,嚴格實行定編、定崗、定責,撤消重疊機構。進一步貫徹“電為核心、多種產業、三大支柱、協調發展”的十六字方針,並成立徽縣電力實業總公司,總公司下設獨立核算單位,經過機構改革,改變了過去人浮於事,機構交叉現象,多種經營吸收了主業的富餘人員,安置待業青年。1994年初全局又開展三項製度改革,通過三改企業管理、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標,千斤重擔大家挑”。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職工有一定的使命感和危機感,逐步適應大氣候的需要。特別是汽車隊,經過體製調整,改變觀念,開拓進取,改變單一的保證局內自用車的現狀,走向社會,向市場要效益。

二、加強用電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對用電管理來說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首先是挖掘潛力,降損節能。因為線損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積極開展達標活動,提高電網運行水平

提高電網的運行水平,是保障供好電用好電的基礎。為此,根據省、地電力部門的安排部署,積極開展“達標”活動,對“卡脖子”、“迂回線路”三類電氣設備全麵進行技術改造,集中財力、物力、人力,通過三年奮戰,全局10千伏線路、變電站、營業全部經省、地電力局驗收達標。使供電可靠率達到98%以上,截至1994年8月10日全局安全運行2540天,達標活動共花資金83萬元,我們的體會是:“傘錢買安全,多供電,少損耗,用戶滿意局受益”。此外,我們還加強了調度聯網指揮,對電網運行、檢修實行統一調度,有計劃地組織每年一度的春、冬檢工作,改造不合理線路、設備,及時砍伐、修剪線路下的樹木,製定了變電人員一日工作法,線路人員一月工作法。

(二)加強無功管理,提高係統力率

電網係統功率因數的高低對供、用電設備的充分利用,節約電能和改善電壓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為了提高功率因數,以提高供用電雙方和社會經濟效益,我們對10千伏線路采取了分散補償,共安裝電容器2250千乏,使係統電壓質量明顯得到改善,全局10千伏線路功率因數近幾年保持在0.85以上。

(三)健全和加強計量標準管理

計量裝置是電力部門的天平,計量的準確率與電力企業和用戶的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加強對計量表計的管理和校驗,淘汰高耗能電能表是降低線損提高效益的技術措施之一。我局共投資24萬元不斷完善計量配套設施,提高標準精度,現有標準計量器具5台(0.1級、0.2級、0.3級、0.5級標準檢驗台各一台,電流互感器校驗台、攜帶式校驗儀各一台)。1992年甘肅省質量管理局頒發授予徽縣電力局國家二級計量合格單位,1993年我局計量室經地區質量局檢查驗收,授權對徽縣用於貿易結算的電能表進行監督、管理和強製檢定工作。多年來我們堅持周期校驗電能計量。保證了量值傳遞準確率,對全局經濟核算提供了可靠依據。

(四)杜絕竊電、降低線損

為了杜絕竊電現象,我局在技術上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對工業、農業用戶安裝高、低壓計量箱,對專線用戶實行出口計量,城鎮居民實行分表集中,單相照明表進表線改用二蕊戶套線,表前不裝閘刀和瓷保險,加強接線盒的鉛封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竊電事故的發生。

(五)堅持季度經濟分析,合理使用電能

經濟活動分析是對各項經濟技術落實的概括總結。通過實際與計劃對比;本年同期與上年同期的對比;購、售電量構成比例同期對比;購電成本、售電單價同期的對比;線損率分析;電力營業收、支分析比較,進一步掌握全局經濟,為下季度經營管理提供依據,為合理使用電能,提高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三、樹立用戶至上,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

要確保工農業生產用好電,一是電網正常運行,二是配電設備技術性能好,可靠率高。幾年來,我們堅持用戶至上,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思想,對所有工程項目嚴把質量關,取得了用戶信賴,先後對甘肅省隴南春酒廠、徽縣絲綢廠、玻璃廠、機械廠、電器廠、隴南洛壩鉛鋅礦等18個廠礦企業高、低壓配電設備、線路進行技改和新建電力項目的設計、進貨、安裝施工。我們的作法是:一把工程質量關,二把進貨渠道關,嚴防了假冒產品進人運行設備,通過生產運行,保證了用戶的電力需要。同時,我局積極改變服務態度,簡化手續,提出了“進一次門,找一個人,辦一次手續,到現場查勘一次,收一次費”,“一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的辦事效率。

我局由1978年的售電量.221萬千瓦時,上升到1993年售電量3990萬千瓦時,平均每年遞增率15%,全局固定資產1560萬元,全縣鄉通電率達到100%,村通電率達到95%,戶通電率達到94%。電力局多次被地、縣授予先進黨支部、文明單位、先進企業、西北供電優質服務單位、三次獲得電力部電力“三為”服務達標單位。電力局局長段玉琨同誌獲全國能源工業勞動模範、甘肅省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電力企業開始步人市場經濟大潮。抓管理,促效益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我們要繼續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完善農電體製,為農電事業的飛速發展,再造輝煌。

目前農電存在的問題:①農電底子薄,基礎差,10千伏線路變電大部分屬70年代建設,線路老化,設備利用率低,嚴重影響電力的發展;②盼《電力法》、《農電法》早日出台,通過法製手段保證農電體係和政策的穩定發展;③進一步理順農電體製,對躉售縣實行行業歸口管理或代營,逐步控製人員嚴重超編以電養人現象,建立農電發展資金企業和獎勵資金;④農電隊伍素質差,要進一步通過進修、代培、函授培訓等形式,培養農電管理的有用人才。

如何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