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宮”題材電影的傳承及創新(1 / 3)

“故宮”題材電影的傳承及創新

新銳視點

作者:付曉麗

[摘要]以“故宮”為題材的電影愈加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體現的文化性不斷地被創新。《末代皇帝》作為首部允許在“故宮”拍攝的反映曆史事實的電影,好評如潮,風靡一時,並獲得了很多國際獎項。同時,電影中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及創作過程中的技巧與以往的電影大相徑庭,在體現傳統文學性的基礎上還加以創新,同時在創作技巧等方麵加以創新,采用了眾多中西結合的方法,使影片表現出“故宮”的獨特美及更深層次的曆史意義。

[關鍵詞]“故宮”題材電影;傳承與創新;文學性

一、引言

“故宮”作為國寶級的文化遺址,在此拍攝的電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僅是對“故宮”的建築、環境等內容的描繪,也代表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末代皇帝》作為史詩級的電影,其展現出來的文學性不可估量,同樣,這部電影對各個方麵的傳承與創新更是一大特點。本文通過解析電影《末代皇帝》,進而分析以“故宮”為題材電影的傳承與創新。

二、電影《末代皇帝》中文化的傳承及創新

《末代皇帝》是我國首次批準在故宮拍攝的電影。毋庸置疑,影片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在拍攝技巧上也有很大的創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也是首次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有關本國的外國影視作品。《末代皇帝》是由西方著名導演創作出的一部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影片,曾在20世紀80年代的奧斯卡電影節上過五關斬六將,最終獲得眾多獎項,被世人稱讚。以“故宮”為題材,《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在文化及拍攝技巧等方麵,可以說是一次“新革命”。

《末代皇帝》是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在生平創作作品中具有影響力的一部影片,作為一名國外導演,幾乎完整還原了清朝末代皇帝的一生,進而體現“傳承”與“創新”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特點,並以“故宮”為背景,對文化的傳承及創新進行了細致的刻畫。從文化方麵來講,可以說影片展示出百家爭鳴的悠久文化,多元藝術性在影片中也有體現,並且可以稱作為一部史詩級的著作。電影在背景及情節設計上與《美國往事》大體相同,用較短的時間描寫末代皇帝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並且將一個過渡時代刻畫得惟妙惟肖,詩情畫意般的人生寫真。“故宮”作為幾百年來曆史文化的象征,把其作為背景進行描寫,不僅能感受到認知性的真實還原,還能把文章色彩的渲染及抽象化事物展現出來。無論是對傳統藝術的描寫,還是對人物及時代的刻畫,都能夠體現出在“故宮”這個背景下所體現出來的文化的傳承及創新。

“故宮”的出現可以說是文化方麵的一個轉折點,它包括建築文化、藝術文化及社會文化等,且“故宮”富有生命力,相當於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故宮”這個完整的縮影,悄無聲息地影響了幾百年的文化底蘊,讓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的同時創造出許多新的文學知識。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把“故宮”當作一個載體,其中體現出來的建築、珍寶及每個情節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意義。上文所提到的內容,以合理的方法、精湛的技巧、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把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電影《末代皇帝》中的樂曲文化也具有獨特的魅力,有一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美感。影片采用了我國傳統樂器,即傳承了傳統樂曲文化。同時,在影片中也使用了多種西洋樂器,這就是以“故宮”為背景,在樂曲方麵進行的創新。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演奏出一曲華麗的樂章,餘音回旋不絕,也有淡淡的憂傷夾雜在樂曲中,讓人們從中感覺得到曆史使命感,被這種新型樂曲文化深深地吸引住。

電影《末代皇帝》還原了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也重現了當時的曆史環境及背景,更是體現了曆史文化下人性的多種多樣形態,有變形,也有掙紮,從這些方麵來講,其文化曆史意義有著很高的真實性。有學者曾這樣說:“《末代皇帝》這部電影的曆史意義以及文化價值無法估量,遠遠超過了以往的電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部史詩級影片。”正如他所評價的,電影《末代皇帝》被世人稱讚。同時影片通過對溥儀的個人描寫與刻畫,進而體現了當時社會的背景,也代表著時代縮影。與其說影片是溥儀個人生活的寫實,不如說是被當時文化背景下影響的人物寫實。從這些方麵來看,曆史文化在當今有著很好的傳承,同時也進行了不斷的創新,給觀眾以視覺上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