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就來講一講這個《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夢觀莊嚴論》。這個論名的意思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摩訶就是大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般若智慧,接下來的“夢觀莊嚴”就是關鍵咯。

什麼叫“夢觀”?什麼叫“莊嚴”?那什麼又叫“夢觀莊嚴”。我這麼一說,可能有人要在下麵喊咯,說蕭老師,你不要講這麼婆婆媽媽嘛,又是夢觀,有是莊嚴的。我說,嗬嗬,我們這個論,真的是一部大論,巨著。意思不是自誇,而是說他的篇幅長,花費的時間多,我們呢,可以講慢一點,講詳細一點,講精細一點,讓大家都能把智慧打開,真正讀懂經典,真正走上修證的正確道路。

這個法門很特殊,真的很特殊,可以說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這個方便法門是相當殊勝的,他殊勝在哪裏呢?大致有兩個方麵。一是可以在夢中修證,夢中觀察。二是這個法門的門檻很低,就算你無法證悟,也能聽得懂。當然了,聽得懂,聽起來沒有困難障礙,和得到親證的體悟,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下麵有有人會說了,啊喲!蕭老師,藏密中也有所謂的夢觀成就法門,有什麼天瑜伽。這個夢觀莊嚴論是不是和藏密的夢觀成就法門一樣?我說不是,那是兩回事。藏密的夢觀成就我們不去管他,夢觀成就是一個修持法門。而夢觀莊嚴論,他是從夢觀莊嚴道的角度,全方位重新解釋佛陀的言教。

為什麼我剛才說這個夢觀莊嚴論很殊勝呢?為什麼大家修正起來,同是一部三藏經典,就那麼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呢?甚至一部經,一部論,大家都有不同的解釋,而且還相差很遠很遠。眾多修道弟子為了說明自己的對,拚命辯論,事實上把他們的辯論拿來一看,其實根本就是雞同鴨講,你闡述你的觀點,我闡述我的觀點,不再同一個層次上。你在二樓講,我在三樓講,一個搞不好慢心上來了,就開罵。

其實沒有必要,修證是各人自己的事,未悟道前,不宜非議他人證量。更不可隨意批評。就算是以後悟道了,也要充滿慈悲心,幫助眾生走向解脫。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是命濁,眾生濁,劫濁,煩惱濁,見濁。其中最難對治的是見濁。

所以我們學佛之人,要多聞思修,少辯經論。未悟之前,不要隨便與人爭論,更不要隨意和其他同修論戰,這些在你開悟後看,都是沒有一點意義的。不與人爭論,絕對不是說要當縮頭烏龜,而是關心大家,修證乃是個人事,修證乃是有緣人的事。佛法第一義諦是辯不出來的,必須是自己親自體悟到的。

接著剛才的話繼續說。為什麼大家各人盲人摸象,各持一端呢?其實佛經上已經說得十分清楚明白了,有的地方甚至是明說真如。但是大家卻眼見不識。為什麼眼見卻不識呢?有人說是因為執著,因為無始開始而來的無明習氣。

我說,說對了一半,隻能打五十分。因為書上也這麼說。還有一個修證上的原因。那就是大家沒有證量,經驗係統中,沒有一個坐標。所以就好像那個金庸先生小說中那樣,對了,就是《俠客行》,在島上人人都從那塊石板上領悟了一套武功,有的是刀法,有的是拳法,有的是劍法。隻有主人公如夢似幻,看破幻相,看破文字,得到真傳。

夢觀莊嚴論主要講什麼呢?

講的就是夢。作夢的經驗大家都有,這個可以說是一個大家都有的經驗係統,所以有了這個工具,我們來講佛法,大家都會比較好接受。但是事先提一句哦,雖然比較好接受,但是最後能解脫的人,依然隻能是少部分人,因為就算是這個殊勝的法,也渡不了所有人。

有人問我,蕭老師,我在醒著的時候,天天用功都沒辦法悟,沒辦法見到真如。你現在說要在夢中見性,在虛妄的夢中見性,蕭老師啊,我還真有點迷惑。我聽了哈哈一笑說,你說的很好,夢觀莊嚴,就是要在夢中見性,就是要在妄中見性。哈哈,有點著道了。很好。

這個同學問的很好,說道點子上了,有舉例說明的必要,想必大家也有他這樣的迷惑。我天天用功都沒見性,怎麼現在夢中能見性,妄中能見性?我要說的是,如果能體認到妄中見性,那就上道了。

其實我們現實世界也是一個夢,是一個無比真實的夢,叫做“生死夢”。而我們睡覺時候的夢,那是“睡眠夢”。兩者確實差別很大,但是真如在這兩個時間段確是恒常如一的啊。還記得經典上怎麼說的嗎?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

就是了嘛!真如是無所不在的,你醒的時候在,那你睡覺作夢的時候在不在?當然也在!所以我們從農村包圍城市(眾人笑),搞曲線悟道(大笑),現實世界幻象太厲害,大家執著太深重,我們從夢中起修,在夢中幻境中見真如佛性。

這個就叫做以貪治貪,以妄治妄。今天這個是第一講,主要講解這部論主要講什麼。現在大家都明白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夢觀莊嚴論》是從夢角度,講解佛法的一部論。從判教上來說,它超越宗派見解,和《法華經》宗旨很像,主張圓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