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後金簡(1 / 3)

河南嵩山,自古就是個有很多傳奇故事的地方,傳說中,曾經有帝王在嵩山上喝過王母娘娘的酒,曆朝曆代,山上藏著許許多多珍寶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傳說歸傳說,到底這山上是否有珍寶,還從來沒什麼人找到過。最起碼,在這嵩山腳下的小村裏,1982年屈西懷撿到武則天除罪金簡,就已經是轟動了小村的大事了。

那一年,屈西懷還很年輕,被村裏安排在嵩山上植樹,那時的農民沒什麼娛樂的,在山上幹活累了,就經常玩一種叫滾雷石的遊戲。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碩大的山石一起從山上推落滾下山,山石在滾落的過程中發出轟隆隆的聲響,一群人就靠著這個解悶。

這一天,眾人又聚在一起滾雷石,山石轟隆隆滾下山坡,雖然很單調,但山裏人的樂趣很單純,即便一群人隻是玩一塊石頭,也很是開心了。

說來也巧,就在屈西懷和眾人正在撬動一塊大石頭的時候,眼尖的屈西懷突然發現石頭縫裏有一樣東西。

當時這東西很是不起眼的樣子,看著像是一塊紙板,屈西懷好奇的把這東西從石頭下麵抽出來,感覺沉甸甸的,一尺多長,似乎像是一塊金屬。

屈西懷當時掏出毛巾擦去上麵的泥土,看著這東西黃澄澄的,雖然還是不怎麼起眼,但屈西懷也挺高興,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塊銅板,拿回去也能賣幾個錢。

就這樣,屈西懷樂顛顛的把這塊銅板拿回了家,招呼全家人來看,說是在嵩山上撿來的。全家人也挺高興,但是這麼一圍觀,就有一個明眼的家人說了,這東西恐怕不是銅的。

那個家人說,如果是銅的,在山上的泥土裏埋了不知多久,按理說應該長出銅鏽,可這東西絲毫沒有生鏽的痕跡,恐怕,這是一塊金子。

這麼一聽,屈西懷可是樂壞了,要真是金子的話,好家夥,這一大塊足有半斤多,那得值多少錢?

但是這東西到底是不是金子,也沒人能肯定,因為那個年代村裏也壓根沒有幾個人見過金子,後來屈西懷的父親就想出個主意,說是有這麼一句老話,真金不怕火煉,到底是金子是銅,扔到火裏燒一燒,就知道了。

屈西懷一聽有道理,於是就要把這東西丟到火爐裏去,誰知就在這時,家裏來看熱鬧的人裏麵,有一個人攔住了屈西懷,說先不要急著燒,這上麵似乎有字。

屈西懷還真沒注意上麵有字,聞言趕忙用袖子又擦了擦,仔細一看,上麵果然有字,而且還是豎直排版的,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這時屈西懷心裏就有點明白了,這東西不論是金子還是銅板,就衝上麵這些字,肯定來曆不凡。

但是這銅板上麵的字,全家人卻沒一個能認出來的,屈西懷本人也隻上過幾年小學,後來就去找村裏的教書先生,但這教書先生看了半天,也隻認出其中幾個字來,仍然沒能認全,隻隱約分辨出,這東西和一個姓“武”的人似乎有關係。

幾次找人鑒定都失敗了,屈西懷認定了這是個寶貝,就不再輕易拿給人看了,而是小心地收藏了起來。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屈西懷撿到寶貝的事,很快就在外麵傳開了,直到有一天,一個山東人上門來找屈西懷,開口就表示要買這個東西。

屈西懷很奇怪,因為到目前為止連這東西是什麼都沒搞清,怎麼就有人上門要買了呢?

但那人不但執意要買,而且還給開出了價格,一千元。

屈西懷一聽這個價格,立馬就嚇了一跳,在那個年代,城裏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十塊,一千元對於一個鄉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個天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