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盲人摸象(2 / 3)

甲乙丙焦急的搖頭苦笑:“張小生,這鏡裏鏡外虛實結合後,老夫在一時之間,居然無法辨別出虛實,從而導致寸步難行了,這可如何是好?”

我仔細考慮了一會後,帶著甲乙丙重新回到了陣眼的中心位置。

我在甲乙丙的一臉茫然中,果斷地將撕下的衣服布料,蒙住了我倆的眼睛。

我用左手拉住甲乙丙的一隻手後,用右手一邊摸索著鏡子走路一邊說道:“甲乙丙,既然咱們無法辨別出鏡裏和境外的世界,不如就用手摸索著鏡子一路前行。

我倆摸索到岔口的時候,就沿著牆角往右邊拐。待我倆拐過了六十四道岔口時,我倆又取下眼前的遮擋物怎麼樣?”

甲乙丙大笑道:“好一個足智多謀的張小生,你這盲人摸象的主意甚好,哈哈。”

為了防止岔口的數字混淆,我們每拐過一道岔口後,均是大聲的報了一遍數字:“一、二、三、十九、四十七、五十六……”

當我和甲乙丙念到“六十四”的時候,我倆同時摘下了布條。

我倆仔細打量了一番周遭的環境後,均是大吃一驚。

原來,我倆居然來到了一座寺廟裏。好在不幸之中的萬幸是,不管怎麼說,我倆也算得上是,成功離開了鏡中世界。

該寺廟內供奉有一僧一犬。我們走上前去,仔細端詳後方才發現,該僧竟然是肉身所化。

隻見該僧眉清目秀、麵目如生、骨如金鎖。佛經有雲:“菩薩鉤鎖,百骸鳴矣。”

我們端詳了片刻後,甲乙丙才感歎不已的對我說道:“張小生,老夫知道此僧是誰了,他叫金喬覺。

唐朝開元末年,年輕有為的新羅王子金喬覺在朝鮮看破紅塵後,竟然攜帶著一隻白犬,漂洋過海,來到了大唐削發為僧。

那白犬伴隨著金喬覺一路顛簸後,卓錫於九華山。

這一僧一犬來到九華山後,金喬覺隨意找了一塊大石頭,在上麵打了個盤腿後,就開始了苦苦的悟到和修行。

金喬覺這一坐,就是七十五載。那白犬也是有始有終,始終晝夜相伴在金喬覺的身邊不離不棄。

貞元十年,農曆七月三十時,金喬覺突然若有所思的拈花一笑後,隨即就坐化圓寂了。白犬痛苦得一聲長嘯後,亦隨之傍息。

由於金喬覺在生前,發下了“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因此,金喬覺圓寂後成為了地藏菩薩,民間也叫他金地藏。

而這條白犬,則化作了地府裏的諦聽。”

我被這一僧一犬的故事所深深感動後,情不自禁的雙膝跪地,對著一僧一犬拜了三拜。

甲乙丙看到我這舉動後,哼了哼鼻子後接著說道:“其實,這地藏菩薩的肉身圓寂後,他的眾佛徒就在那石塊上建起了一座石塔。該石塔建好後,眾徒便將金地藏和諦聽的肉身,永世供奉在了石塔中。

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台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相並稱的地藏王菩薩應化道場。

因此,張小生你適才所拜祭的一僧一犬,並不是地藏王菩薩和諦聽的真身。”

我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反複糾結,即便適才我所祭拜的,不是他倆的真身又如何呢?於是,我禮貌的對著甲乙丙微微笑了笑。

不過,我聽雷聰說起過白府內有一隻諦聽,此諦聽可以耳聽八方,蠱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