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鋼絲少年(2 / 2)

這位少年是在模仿老鷹的叫聲,少年打出呼哨聲的時候,那群鴿子立即不約而同的,迅速飛離了這根鋼絲。

看不出來,這位少年除了身懷絕技外,就連嘴上功夫也是如此了得,廣場上圍觀的群眾,再次爆發出了,絡繹不絕的鼓掌聲和尖叫聲。

其實,走鋼絲除了是一門技術活外,手持長竿在繩索上行走才是關鍵。因為手持長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住身體的平衡。

比如說,這位少年的身子,向左傾斜的時候,可以將手中的長棒往右邊移動,反之亦是如此,這根杆子實際上起著“延長手臂”的作用。

尤其是當有風從側麵吹來的時候,由於風向和風力發生了變化後,走鋼絲者就很容易失去平衡,這時就更需要利用長杆子來調整重心,從而保持住身體的平衡。

除此之外,在舊社會時,行走鋼絲的人,還必須得學會打呼哨。

打呼哨的第一個原因,就像剛才的那位少年,所遇到的這種鳥兒擋道的情況。

那位少年在高高的鋼絲上麵行走時,不慌不忙地打出了一連串老鷹的尖叫聲後,就驚飛了停留在鋼絲上的鴿子,便保障了行走在鋼絲上的順利進行。

打呼哨的另一個原因,是指在舊社會的時候,一些民間的雜技團,表演走鋼絲繩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表演,其實另有所圖,走鋼絲隻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

那些民間雜技團走鋼絲打呼哨的真實目的,其實也是為了“盜”。他們在走鋼絲的時候,是在觀察著村裏的地形地貌,以及各家各戶的具體情況。

比如說這村子裏的具體路線應該怎麼走,有錢人家的方位是在哪裏,誰家的院子裏有狗,誰家的院子裏拴有牛馬牲口,誰家的大門沒鎖等等。

行走鋼絲人掌握住這些情況以後,就用“打呼哨”的方法,告訴台下的戲班人,以便他們行竊時的順利進行。

當然這些聲音,局外人是聽不懂的,他們隻當做是一種精彩的口技表演,反而興奮不已的報以了熱烈的掌聲。而在與此同時,戲班裏的幾位專門負責行竊的大盜,就趁這個時候去實施盜竊任務了。

因為在舊社會的時候,村子裏大約在一年左右的時間,才會來一場雜技團的演出,這個時候除了老弱病殘無法下床的人以外,幾乎全村的人都會來一睹,雜技團的精彩表演。

雜技團選擇在這個時候下手,一般情況下都是手到擒來,均無失手的情況出現。即便是過後,村民們發現家裏被盜了,也不會懷疑到雜技團的頭上。

因此,寫到這裏的時候,各位看官應該明白了,此時在南門廣場表演雜技的這個民間藝術團,正是我們前三個小組的成員。

而這位走鋼絲的瀟灑少年,其實就是第一小組的成員之一,也就是馬潤生們小組,這位少年來自於湖南省益陽市的清溪村,他的江湖外號叫做小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