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耐下性子,一直不眨眼的盯著水潭,觀察了半個小時後,果然看出了一些端倪。
隻見這平靜如鏡的水潭裏,時不時的會有幾個氣泡,偶爾從潭底冒上來,這些氣泡有綠豆般大小,悠悠上泛到潭麵後,便呈現出泡沫的狀態,漸漸消失不見。
而靠近水潭右側的一處位置,則是一直在冒著氣泡,其特點是這些氣泡的大小相近,位置固定,而且間歇時間較短。這些有規律的氣泡冒出水麵後,便在頃刻之間消逝了。
我把這兩個觀察到的規律,告訴前輩的時候,前輩一臉讚許的點了點頭,算是肯定了我的觀察。
前輩告訴我,有一些氣泡出現的地方,確實就是盲魚所在的位置,但是不一定盲魚所在的位置,就一定是氣泡出現的地方。
因為這兩種氣泡,露出潭外的表現形式不一樣,這兩種氣泡分別叫做“魚星”和“地星”。
前輩見我滿臉迷惑的神情後,微微一笑,便隨手從地上撿起了一塊石卵,砸在有規律泛出氣泡的所在位置。
這個位置被這那石卵砸入進去後,才沒過多久,便又開始朝上冒氣泡了,我好奇的撿起數塊石頭,同樣一股腦的扔在這個位置後,待水麵恢複了平靜時,可以看出這些氣泡,同樣朝著這個位置往上冒。
前輩又讓我撿起一塊石頭,砸在偶爾冒泡的潭水位置時,那些氣泡立即全無了。
前輩說,這就是“魚星”和“地星”的區別,也是判斷這些氣泡下麵,是否有盲魚的方法。
所謂的“魚星”,就是盲魚真實出現的地方,它是盲魚吃食時,嘴裏吐出的水泡,或是盲魚在水底覓食時,觸動泥土所發出的氣泡。
我剛才撿起一塊石頭,丟在這個位置的時候,這些盲魚肯定迅速的逃之夭夭了,因此,也就不會在這個位置,再次出現氣泡了。
所謂的“地星”,其實是冒出水麵的一種沼氣泡,即潭底的腐殖質,由於地心作用受熱後,被水流攪動而上升的氣泡。
沼氣泡的特點是,它們的個頭大小相近,而且位置固定,間歇時間相近。這些氣泡冒出水麵後,頃刻即逝,並且不受外界的幹擾,無論你鬧多大的動靜,該位置的氣泡照樣往上冒。
我學會了辨認,“魚星”跟“地星”的區別後,前輩便手把手的,教我叉魚的方法。
前輩首先讓我判斷出,“魚星”在潭裏的具體位置後,便讓我用眼睛仔細的盯著這些氣泡,隨時注視著它們的移動位置。
有的“魚星”漸漸的靠近水潭邊時,我借助著“長明燈”的亮光,果然看見了一條盲魚,趴在潭底緩慢的遊動和覓食。
等到那條盲魚,緩慢的遊到潭邊後,我覺得時機成熟了,我把手裏的紅纓槍,朝著它的身形使勁紮了下去,待我收槍的時候,才發現撲了一個空。
原來這條“幸運”的盲魚,早已經逃跑得無影無蹤了。
不過前輩可不是這麼認為的,前輩說不是這條盲魚幸運,而是我紮槍的方法有問題,照我這個方法紮下去,還別說是活魚,就連死魚我都紮不到。
可是我剛才明顯的看清,這條盲魚在水潭裏的樣子了,而且我還是對準了它的背脊,也就是它身體的中心位置,迅速紮進去的。
所以我百思不解的覺得,為什麼剛才那一槍會紮不到這條魚呢?不僅如此,前輩還笑話我,我剛才的這個方法,就連死魚都紮不住。
前輩看我蠻不服氣的,想跟他做一番理論時,親自對我做了次示範。
隻見他接過紅纓槍,隨意的鎖定住了一個,漸漸靠近潭邊的“魚星”後,便將紅纓槍往那瀟灑一投,便叫我去收魚了。
前輩見我對他的手段,徹底的心服口服後,才真正的開始傳授我,用紅纓槍紮魚的技巧。
前輩叫我在紮魚的時候,首先要看清楚盲魚在潭裏的身子。其次,前輩叫我在出槍的過程中,要朝著魚的下方位置,斜插進去才能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