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不自量力(1 / 1)

玉凝若看了那本醫術一眼,心下不由冷笑——你要與我這有兩世經驗的人論醫理?

我上輩子看過的醫書典籍,從古至今中外並集,不知道凡幾,真是不自量力。

她彎唇一笑,應道:“你先來。”

四弟子看了她一眼,望著大家,滔滔不絕地說道:“縱觀古今,源遠流長,醫者,悟其術,解人之疾苦,使之康。醫之道,源於生活,醫之理,與乾坤相生相克,悟乾坤之理亦可領醫之理,故而使己而康。”

孔大夫一邊聽一邊點頭,看起來對這個弟子的醫理之論很是滿意。

“人身小天地,神機天癸藏。道產同一體,元陰與元陽。元陽為無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機是也,性命係之,曰陽生。元陰乃天一之水,以長以立,天癸是也,強弱係之,曰陰長……”

四弟子越發說得滔滔不絕,更與易學相牽扯,說得越發高深。

然而玉凝若聽得明白,他不過是在解釋人體的陰陽與髒腑的關係而已。

待他說完,孔大夫先行鼓掌,頷首道:“這幾日又有長進了。”

四弟子立刻轉身行禮:“也是昨日方有頓悟罷了。”

“說完了?”玉凝若問。

“是的,姑娘請吧。”四弟子傲然抬頭,絲毫不懼。

玉凝若冷笑,姑娘我隨便從《黃帝內經》裏背一段話出來,分分鍾讓你跪地認輸。

她想了想,張口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轉而,她竟然也跟著扯起了易學上的東西:“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入元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她說完了治未病的道理,又開始說陰陽論:“方才這位公子說了陰陽,那我便也來論論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聽著玉凝若的醫理,孔大夫和他的六個徒弟都開始麵色沉重了起來。

他們是學醫的,自然聽得出這裏麵所蘊含的大道理,比方才四弟子說的不知道好了多少。

待得玉凝若說罷,四弟子麵色晦暗地拱手,悶聲說道:“我認輸!”

這個結果早在玉凝若的意料之中,她轉頭,看向三弟子,抿唇一笑,轉而說道:“那麼這一局,我們就比比飛針吧。凡是醫者,金針認穴的手法是斷然不能忘的,這腕力相比常人也好過不少。”

三弟子眯了眯眼,問道:“你要怎麼比?”

“很簡單,以此處為準,每人十枚銀針。對麵的那個穴位圖上,就由孔大夫挑出十處穴位,你我二人分別飛針刺入,多者為勝。”玉凝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