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1 / 3)

福安宮的二人,情話綿綿,仿若時間已經凝固了一般。仰和殿裏的雲承宣和花翌晨此時,氣氛卻有些意外的緊張。雲承宣今日的本意,也不過是商量完兒女的婚事之後,順便跟花翌晨討論下啟明朝那邊遲遲不對邊境糾紛表態的事,及早跟花翌晨要個對策,不料半截卻得了道滕太尉的密折,讓他心神大亂。

花翌晨最初並不讚成對啟明朝邊境的蠻族用兵,希望以和為貴,畢竟戰爭總是個勞民傷財之事。如今平安朝,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正是最興盛繁華之時,況且啟明朝也並非是個小國,雖說此次出兵,並非是對啟明朝宣戰,但是邊境上一旦動了幹戈恐怕就不會僅僅是一場小小的戰爭,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兩國間的衝突,免不了就是一場生靈塗炭。

可是,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若仍是一味求和,卻也是大損平安朝的顏麵,花翌晨作為平安朝的老臣,斷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怎麼才能不有失國體,又不太過損傷國力的情況下,圓滿完成此事,的確也是有些煞費思量。二弟花翌珩在征戰方麵更是懂行一些,花翌晨勸了雲承宣,若是幾日間,再無啟明朝的明確表態,就詔花翌珩回來共同商討此事。

花翌晨與雲承宣二人,才大致上商量妥,隻等靜觀事態的發展。韓謙順便走了進來,到了雲承宣耳邊耳語了幾句,餘光掃了下下座的花翌晨,悄悄從袖子裏拿出一封密折,遞到了雲承宣的手中。

花翌晨見韓謙順進來與雲承宣耳語,便早就眼觀鼻,鼻觀心地垂首下去。雲承宣淡淡地掃了眼花翌晨,接過折子,打了開來。看著,眯起了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氣,皺眉不語。半晌斂好隨手壓在其餘的奏章之下,雲承宣擺手示意韓謙順出去,才說道:“花愛卿啊,你看是不是早些宣花將軍回來,提前有個計較才好,否則真是等到啟明朝那邊有了消息,咱們就太被動了些吧。”

花翌晨抬眼若有所思地看了下雲承宣,複又恭順地低下頭去,“全憑皇上定奪。”

“好,那花愛卿就先回去吧,朕今日就下旨,速詔花將軍回京。”

花翌晨前腳才走,雲承宣急急地喊來韓謙順讓他速詔騰家父子覲見。不多時滕太尉跟駙馬爺便來到了殿前,雲承宣屏退眾人,壓低了聲音問道:“騰愛卿帶來的密折,可是已有了實據?”

滕太尉一臉緊張的神色,“咱們劫到了花騁遠給啟明朝王爺的一封迷信,隻寥寥幾字——‘關於舉兵一事,但聽王爺吩咐調遣’。萬歲,到了這個份上,若說這花騁遠還沒有反意,臣可是斷斷不信了。”

“那其餘的信件往來呢?到底是做了何約定,如今可能知曉?”雲承宣急切地問道。

“萬歲,他們之間一直做的十分隱秘,臣能劫到這一封書信已經是萬幸。而今,無論花騁遠到底是否有叛國投敵之意,但是跟啟明朝的臣子暗通曲款一事,卻絕對落實,這便已經是重罪,依臣之見,萬歲該火速宣花騁遠回朝,回來之後便拿下定罪,審出個究竟。”

雲承宣眉頭擰成個大大的疙瘩,手指敲打著龍案,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殿下的騰家父子,大氣也不敢出,隻等著他發話。差不多有一盞茶的功夫,雲承宣才又開口道:“騰愛卿去擬個折子給花騁遠,隻是問問目前進展如何,若是啟明朝還無誠意的話,便讓他回來,注意些語氣,別有任何興師問罪的跡象。”滕太尉領了旨意退到一邊。

雲承宣又對滕太尉的兒子說道:“駙馬,你調幾個親信,守在相爺府附近,緊盯著些相爺的動象,再在安排好一隊人,訓練好了,等過幾日花將軍回朝之後,也給我牢牢地看嚴他,所有事情,都等著花騁遠回朝再定奪對策,這會兒,你就記得給朕看嚴了,平時都有哪些人在相爺府往來,最重要的是,相爺若是出門,到底都是去了哪。還有,書信往來也著意著點,別落了空子。一切都要暗中進行,切勿被人發現,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