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真實世界(1 / 2)

據最新一版的世界地圖顯示,無人區的範圍幾乎覆蓋了地球大陸的六成以上麵積。隻有戰火未曾嚴重波及的遠東地區,還保有大麵積和連續性的居住區。即使是零散分布於此間的無人區,也全部被標為綠色,代表著無人區的分級:D級。D級,表示該地區已探明,可安全通過,有潛在的無人機存在可能,暫不宜居。

在歐陸,各國合作修築的防護牆,也使得歐洲大陸暫時處於安全狀態。防護牆的作用是用於隔絕來自無人區的失控無人機的入侵。因此,這些地區又被叫做“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內的大氣汙染很嚴重,在這裏居住的人們日常佩戴防毒麵罩。即使是白天,天氣晴好的時候,也是看不見太陽的,全區的供暖和照明全都依賴電力來實現。有些汙染嚴重的地區,人們甚至要穿著防護服才能行動!

剩餘的宜居環境,零散分布於各個大洲的內陸地區。這些內陸的居民區中,麵積最大的是澳洲中部內陸的城市群。

在非洲,以大沙漠為分隔,南方幾乎全部的區域,都被標示為等級S的無人區,S級表示嚴禁進入,危險級別為最高。

在美洲大陸,沿海地區的危險評級普遍高於內陸地區,甚至大部分的海岸都被標紅為S級無人區。在北美,內陸地區零散的分布著一些居住區。這些居住區多數是不相鄰的,從地圖上看去就像是沙漠中的零零散散的綠洲。這些“綠洲”與外界幾乎沒有聯係,隻有衛星畫麵顯示,這些地方有人類居住的痕跡。至於生活在內的居民,他們的生活物資從何而來,尚不得知。而在中南美洲,這裏的高原和山脈地區,有一些連續的居住區。這些地區有大量植被覆蓋,預計該地區的人類社會已退回到農耕或者狩獵的生活方式。

總體來說,全球範圍內,中低緯度地區的危險評級為A或者B,高緯度的寒帶地區的危險評級多數為D,部分地區為C。

威脅人類生存的三大問題:戰後的無人區、未被回收的作戰類機器人、以及居住環境的急劇惡化。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寫入通用版中小學教科書內,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必讀課程。

“離我們最近的無人區也有好幾百公裏吧?”程飛宇問,“我們怎麼過去?”

“實際上有新的無人區出現。”葉遠峰解釋道,“離這裏沒多遠,一會就到!”

“新的無人區?在什麼位置?”

“上來吧,這車子雖然小了點,但是載我們三個還是沒關係的!”魏鵬伸出手,不容分說的握住程飛宇的胳膊,“你最好閉上眼睛,不然會頭暈的。”

“啊?坐這個去嗎?”程飛宇一愣神,他的兩隻手分別被魏鵬和葉遠峰抓住,兩個人一邊一個,架著程飛宇,站在了一架小型的平衡車上麵。平衡車帶有一對輪子,在三人站上去之後,平衡車開始升空!程飛宇幾乎站不穩,他不由自主的就抓緊了身邊的兩個人。

車子緩緩升起到立地數十公分的高度,車輪折疊收起在車體內部,葉遠峰提醒道:“要加速了,飛宇你站穩!”

“把這個戴上!”魏鵬拿出一隻黑色的眼罩來!程飛宇不明所以的看著他,魏鵬一笑,說:“不帶也可以,不過要記得閉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