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燕軍三打濟南府(八)(1 / 2)

“先生快說”,張玉言語之間有些著急:“暫時粗人,哪兒管那些,先生隻管說便是了,在下實在是急著知道”。

“將軍以為這打仗看的是哪家的智謀更勝一籌,哪家的將士更能沙場用命,這都不對。其實這打仗說白了吧,打得是錢糧。將軍試想一下,為何這武聖當年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正是因為普天之下的一個道理,沒了錢糧即使是再精銳的軍隊都會喪失戰鬥力。這也便就是許許多多的古來之良將困死沙場的原因。因此將軍再想一想,這錢糧是從哪裏來的”。

“錢糧自然是商賈百姓上繳的”。

“對了,將軍請想一想,這普天之下,多少人會把錢糧交給咱們大王,而又有多少人把錢糧交給朝廷。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賬務。將軍試想這麼一比的話,是不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勝算。可是老夫為什麼說我們有兩成勝算,那就是因為燕王施行仁義,遵行太祖成法。而且燕王熟讀兵法,又有當年遠征漠北的經驗,咱們燕軍各個都曾久經沙場,而南軍則是在那什麼都不懂的小皇帝的指揮之下,而且這小皇帝不僅什麼都不懂,卻還不願意啟用能征慣戰之人,卻把自己手裏的部隊交給那個樂安的什麼盛庸,還有那個草包李景隆。那些個給小皇帝出主意的奸臣賊子如黃子澄、齊泰等人都是些個書呆子”。姚廣孝把話說完之後,看著張玉見張玉還沉浸在自己的言語裏邊便兀自端起酒碗喝上一口,暖了下身子繼續說道:“所以咱們便要趕緊多從這朝廷要些百姓來,隻有這樣,咱們的賦稅才能收繳足數,咱們的軍士才能夠更加奮勇向前,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十個朝廷也不是咱們的對手”。

“是這麼個道理,咱們有了足夠多的人口,才能養活足夠多的軍士。可是從應天那邊傳出來消息說是這小皇帝啟用了些叫做解縉、楊榮,還有一些勳貴子弟,這些人咱們可都摸不清楚,咱們一個也拿不準人家幾斤幾兩”,張玉邊說著話邊準備伸了手取酒給自己倒上。卻沒想到還沒碰到酒壺的時候被姚廣孝給拿住,”咱們還有事情要做的,將軍莫要貪杯,要是誤了王上的大事那可是你我都擔待不起的啊。”

張玉伸手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笑笑說道:“還是先生仔細,你看咱這人一見著酒水就歡喜的不行,直想把這一酒壺的酒水全給灌倒肚子裏邊去了。對了先生還沒說說咱剛才說的這些個話呢”。

“哦”,姚廣孝命人把酒水都收了起來,拍一拍自己的腦門說道:“將軍完全無需擔心那些人,這沙場征戰可不是那些個隻能伺候筆墨紙硯的人能夠把握得了的”。

“可是咱們之前卻也聽說了,這小皇帝在應天讓咱們舅爺徐輝祖練起了新軍”,張玉邊說著邊比劃道:“聽他們說這些新軍根本就和咱們的軍士不同。他們也不用這刀劍戈矛,聽說他們就用火銃大炮”。張玉說到這兒,把之前因為送酒而留在自己營帳內的軍士揮手打發掉才小心翼翼地在姚廣孝耳邊說道:“這些新軍不僅不行跪拜禮儀,卻是配上了個叫做什麼政治委員的人,聽說小皇帝把自己的太子、小二子還有那幾個冊封為王的弟弟全都發配到軍中鍛煉去了。還把那個吳王朱允熥的爵位削去,成了個什麼和碩貝勒。不知道這貝勒是什麼意思”。

“其實老夫也不知道人家這小皇帝打得是什麼主意,不過這也好,讓這小皇帝亂吧,越亂越對咱們王上有利。他不遵行祖宗成法,到時候全天下的人都要起來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