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燕軍三打濟南府(二十三)(1 / 2)

盛庸實在前幾日領著自己的兵馬出了濟南城的,現在距離滄州已經不足二百裏了。今次出征本來自己並不願意,畢竟滄州附近多以平原為主,自己的步兵在此處並不利於作戰,況且自己的陣法本來就是依靠地形完成結陣,然後待燕軍的騎兵衝鋒時候再做陣場的。可是皇上不知道怎麼弄得,竟因為鐵鉉打了一場勝仗之後便任命他為兵部尚書。而自己在這位兵部尚書麵前便低了一頭,現在人家不願自己在濟南城等待敵軍前來,而是要自己領軍出征,自己卻也隻好奉命行事。

“去查探一下,前軍距離滄州還有多遠”,盛庸在自己的坐騎上被呼嘯的西北風吹得瑟瑟發抖,便趕緊順著腰間取了燒酒喝上一口。這還是自己的兒子盛泰在自己臨走之前給自己帶的。這小子現在經曆了大陣仗,也算是有了些膽氣和謀略,大元能夠在將來城大氣候。這不,自己這次又把這小子派去給皇上送捷報。本來上次都聽說皇上要這小子留在京城上軍校的,可是這小子竟然不遵旨意,不知道使了什麼法子跑了回來,可沒把自己好好地氣一頓。可是自己的兒子抗旨不尊,自己卻也不好明著說出去。等著這小子給自己交底之後便叮囑他把在京城裏邊的事情一件也不要說給別人聽,免得到時候徒增麻煩。這小子大約是知道自己闖了禍事,也就變得安分起來。

盛庸正一邊四下張望、一邊喝酒、一邊想著事情卻被遠處疾馳而來的斥候的馬蹄聲打斷。等著這名斥候考得近了,盛庸認出他來,這家夥名字叫做李幹,以前是自己的親兵,便將自己手裏的酒壺甩給他,讓李幹也喝上一口。

李幹和盛庸熟悉,百年也不客氣,接過了盛庸的酒壺便喝了一大口,等著身子暖和之後才說道:“將軍,此去滄州也就一百八十裏,咱們明天一早便可以兵臨滄州城下”。

“行了,我知道了”,盛庸等著他把話說完之後便要起了自己的酒壺:“李幹,你把我的酒壺給我”。

“哎呀,我說將軍,您還舍不得讓小的多喝您幾口酒麼”,李幹因為和盛庸熟悉,也就一陣俏皮模樣,打起了哈哈說道:“將軍斬殺譚淵,打得燕賊損兵折將,咱們皇上肯定得給將軍賞賜一些好的禦酒,因此上將軍這山村野酒就讓咱們兄弟喝了不是”。

盛庸身邊的一眾親軍因為之前打了勝仗,又因為和盛庸熟悉,再加上李幹這麼一挑也都跟著起哄,盛庸便把眼睛一閉,揮舞著馬鞭趕李幹道:“趕緊滾蛋,老子就知道你這小子跟賊一樣,每次到了老子這兒都是賊不走空”。

“那再機靈的賊不也是您調教出來的”,李幹把話說完見盛庸伸手準備用鞭子抽自己便趕緊調轉馬頭走遠。

等著李幹走的遠了,盛庸尋思好一會兒才向著自己身邊的親軍侍衛長說道:“總感覺咱們此番來不怎麼太平,似乎要在這兒吃個敗仗”。

“將軍,您多慮了”,盛庸身邊的侍衛長接過盛庸的話茬拍著盛庸的馬屁說道:“將軍這就是杞人憂天。您想啊,咱們之前殺得燕賊丟盔棄甲,大將折損,咱們此番必然將那個朱棣擒殺,因此將軍隻管寬心便是”。

“寬的什麼心”,盛庸用自己的馬鞭在自己的侍衛長身上輕輕抽了一下,這小子立馬做出吃痛的表情,咧著嘴巴喊道:“將軍打人了、將軍打人了”,逗得盛庸和身邊的一眾人哈哈大笑。等著笑過之後,盛庸便換了一副臉色,而圍在他身邊的一眾將領自然知道這是盛庸有大事情要宣布了。

“諸軍聽令”,盛庸高舉著自己的馬鞭喊道:“原地紮營”。盛庸喊完之後便當先下馬,在附近溜達起來。而陳瑄這個時候卻也從自己的本陣兵馬中趕了過來,陪著盛庸,準備一起探討這下一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