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滿城白幔悼勳臣(三)(1 / 2)

夏言拒絕了鄭太平為自己準備的軟轎和其他人一道走著去郭英的府上憑吊亡靈。夏言想著自己心裏邊事情。或者自己想的通過鼓勵工商來刺激經濟的增長從而達到十八世紀英國、西班牙等王國那樣的狀況似乎是難以實行。這些自己遴選出來的整個大明朝的佼佼者,這些不同於其他的讀書人的精明者根本就不會支持自己的這樣的想法。他們或許可以在政治、軍事等大事件的處理上邊和自己保持一致,幫著自己把一切都處理的妥妥當當。但是讓他們將自己一直以來形成的固有的關於國本的思維進行改觀那可是萬萬不可的。夏言忽然想到是否可以接著籌措軍費的幌子叫了楊本招募沿海地區的少年將國內的絲綢、茶葉還有瓷器等物就像是那些沿海的商人一般販賣到國外去,形成國家資本,從而借助這樣的國營的企業來打到自己的目的。夏言的心情終於好了一些,沒有之前在宮裏和自己的這些肱骨之臣們商議此事的時候的沮喪。也正是因為如此,夏言的腳步變得快起來,這就叫一直是小碎步跟著自己的鄭太平一陣好趕。

“快去傳話”,湯鼎操著自己的破鑼嗓子在郭英家的大門口朝著已經披麻帶孝的門丁們喊道:“皇上親帥軍機、書秘二處大臣前來吊噎郭英郭大人”。

門口的家丁們朝著夏言跪拜行禮之後其中的一位轉身提了提自己的袍服朝著門裏邊跑去,須臾之後郭英一家老少就除了們一齊在門口跪下恭迎夏言還有軍機、書秘二處大臣們的到來。夏言實在是因為自己的過失二教郭英陪上姓名因此上連連叫郭英一家老小平身,緊接著就在管家的伺候下和其他人一道進了門來到郭英的靈堂前點上三炷香。等著祭拜之後黃觀便就站出來講夏言關於郭英的所有旨意宣讀了一遍。郭英一家上下自然是五不感激夏言的隆恩。

末了夏言又將郭英的子嗣們關照一番之後就率領著眾人離去。在宮門口夏言和自己的臣子們告別並且在一眾人的注目禮之下和鄭太平還有黃觀、湯鼎緩緩進宮去。

“把楊本給朕叫來”,夏言一進到自己的寢宮還未把自己身上的披風拿下來的時候就朝著身後的鄭太平吩咐。鄭太平答應一聲之後就轉身出去。等著鄭太平走遠之後夏言問在自己一旁伺候著的黃觀道:“黃愛卿你來說說,咱們大明一船貨物到了海外之後能換回多少銀兩”?

“這個”,黃觀小心翼翼的抬頭瞧了瞧一臉認真的夏言之後才拱手說道:“咱們大明一船貨物到了海外要是不拉回來任何貨品的話也就能帶回來百十來兩銀子,倘若是在國外又拉回來一些貨物的話那麼就能賺的多上一些,不過具體有多少臣卻也並不清楚”。

“百十來兩銀子”,夏言把自己的身子整個開在臥榻上摸著自己光禿禿的下吧琢磨起來。按照明朝時候造船的水準的話朝廷造出來的大船一般上載貨量是民間商船的四到五倍,雖說自己並不清楚載貨量和利潤之間的關係,但是就按照一般的加減乘除法來算計的話那麼官船的利潤也應該是民船的四到五倍。而鄭和在下西洋的時候船隊一出動就是上百艘,那麼按照這樣的算法來想一下的話自己這邊隻要叫楊本招募的這些人回來的時候再帶上貨物的話那麼即使按照鄭和出海一趟的時間為一年左右的話那麼自己這一個來回就可以收入十來萬兩。倘若自己能夠派出去兩三個船隊的話那麼一年的收入就可以達到三四十萬兩。不僅如此,要是官方的船隊能夠帶動民間船隊主動出海貿易的話,自己就可以設立海關,那麼一整年下來收入個五十來萬兩銀子完全妥妥的。況且要是自己這樣的計劃真的成功的話還可以帶動沿海地區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東南沿海地區資本主義萌芽麼,那麼現在自己來了就要叫著萌芽往前一些。最後的時候,夏言想到這兒不自覺地笑了起來,自己就可以向十八世紀的英國學習,搞個東印度公司一類性質的組織,給那些個後來欺負中國人的白人兄弟們帶去一些先進的意識。

在夏言眼前伺候著的黃觀被夏言的臉上豐富的表情弄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隻是看著夏言一個人又是眉頭緊鎖,又是嬉笑著,總之是一句話也不敢問出來。末了還是楊本被這個太平請到了的時候黃觀才亦步亦趨地向前跟夏言稟報,把夏言從夏言自己的暢想中給拽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