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大戰在即陰雲布(四)(2 / 2)

“他們都是些牆頭草啊”,夏言笑嗬嗬地問眾人道:“那咱們就沒有個好辦法麼?朕記得太祖高皇帝當朝的時候,為了教誨百姓,專門命人編製了《大誥》,那時候的百姓們也不識字認字,但是為何皇祖的政策卻能在全國得到執行”?

“啟稟皇上,這《大誥》是國家法典,當年處於天下太平時期,因此上在全國內得到推廣是再正常不過,可是時至今日,且不說剛剛楊士奇楊大人所說的諸多原因,就是要是按照太祖高皇帝當年的做法來推廣的話,朝廷反而在燕賊那裏落下了話柄。倒是百姓們會因為是皇上為了掩飾錯誤,當然臣指的是燕賊等等誹謗的朝廷的那些話。倘若百姓們真的一位是皇上為了掩飾錯誤,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說話的是金幼姕,之前他剛進入書密處的時候被解縉派去負責這件事情,因此上於這件事情相比較於其他人也最有法、最有見解一些。

“依愛卿這麼說來,這事情確實還是有些棘手”,夏言在原地來回踱著步子,思索良久。自己剛穿越到明朝就準備效仿後世那樣成立報社等等喉舌,可是自己忽略了明朝的大多數百姓並不識字認字。另外這些地方山的鄉紳本來大多數就是從朱元璋的洪武朝過來的,為何朱棣的反動口號會有人響應,正是因為他鑽了朱元璋的政策空子。也就是如果皇上身邊有了佞臣的話親王可以舉兵起事。但是自己的身邊並沒有佞臣,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因為朱允炆的削藩之策正好和朱元璋的分封主子親王的政策相悖。現在要是自己強行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報紙,在報紙上造成輿論,那就是和百姓們手中的朱元璋的《大誥》形成兩種不同的概念。那麼百姓們會因為《大誥》的先入為主的思想而全盤否定自己這邊做製造的各項輿論,到了那個時候自己這邊所做的一切事情正好給朱棣提供了口實。因此上夏言在心裏邊將自己的開放輿論,城裏報社等等媒體機構的設想暫時先否決掉,並且決心將現在已經做出來的事情全部撤銷掉,等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行處理。因此上夏言思索良久之後朝著諸人吩咐道:“這樣吧,朕之前做的這份決定暫且先壓製下來,等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說。是朕之前沒有看清楚形勢,現在有了楊愛卿的提醒,朕也是猛醒過來。好了,你們都且回去辦差去吧,一定要保證前線還有京城中新軍包括兵器局各項款項費用的支出,朕在這兒就拜托各位愛卿了”。

“臣等何德何能,當皇上這般托付”,眾人聽到夏言這麼說都趕緊行禮,在夏言麵前跪下來再拜道:“臣等一定謹記皇上教誨,為朝廷兢兢業業”。

等著人中走了之後夏言將自己剛才和眾人的對話發反複咀嚼,無論如何自己必須保證商船、戰艦還有兵器局步槍、子彈、三眼火銃包括開花彈火炮還有實心紅衣大炮的生產。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隻能寄希望於楊本招募的商隊還有沈萬三的後人也包括自己新近任命的中央銀行行長李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