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知福與惜福(2)(1 / 3)

彼得是某大學的籃球教練,由於他的嚴格教學,使得球隊有很輝煌的成績,他曾經說過:“如果我把責任推給別人,就是我輸了。”

彼得的話使人聯想到,不要依賴別人,要自己解決不幸。

麵對問題時,不容許有消極的情緒。

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有的態度,不要再增加所謂的不幸,自憐、嫉妒、發怒,都是對未來缺乏積極的信心的表現,這反而使不幸更加嚴重。

不要太低估不幸

你曾有以下這些想法嗎?

我還沒有那麼胖,不必減肥。

我雖然很少運動,可是身體還算可以。

我才不操心抽煙問題,別人也不致認為我會患有肺癌。

這種想法很危險,表麵上看來不是很嚴重,但是不能過分低估,每一個人都要想辦法避免誘惑。

就像懷孕,剛開始不容易被人看出,但日子一天天過去,肚子漸漸地大了起來,這就是自然現象。

同樣道理,任何不幸都不能忽視。

同時,也不要太低估自己處理不幸的能力,我們麵臨的不幸就和幾百萬人麵臨的不幸一樣。

首先我們對不幸要真正了解,其次要發掘自己的潛力,我們有許多潛能,好像在睡眠之中未曾使用,如果能用來解決不幸,就不會有太多困擾了。

不幸的本質和不幸同樣重要,尤其不幸的反應更是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實在不容忽視。

不要太低估不幸,也不要太低估自己的能力,我們對不幸的處理,往往有一種創造性的方法。

有的人遇到完全無法解決的不幸,或解決方法無效,這是因為對事情了解不夠深刻。

以上所說不過是一般情形,就算有例外,隻要能采取積極的解決方法,不幸就成為一種人生經驗。

曾經有過許多人,他們把身上的傷痕變成光榮的勳章。

不要太高估不幸

你失業了嗎?

再也找不到職業了嗎?

不可能吧?

當你聽到女兒發生車禍的消息,從外地趕回來時,你一定非常孤獨、痛苦,打擊太大了,不禁流下眼淚,而衷心祈禱。

在你虔誠祈禱時,心中會不會突然出現一個想法,好像雲朵在空中寫字一樣,引起你的注意呢?

那就是: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嚴重。

於是你進一步告訴自己:其實不幸並不是非常嚴重,女兒並沒失去兩隻腳,頭部也沒有受傷,腦筋十分清醒,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也沒有任何損傷。

總之,沒有生命危險,你太高估車禍地影響了,看開一點,什麼樣的傷痕都可以變成勳章,就讓上帝決定吧!

你現在可以祈禱了。

你是否因為失業,而認為自己完全失敗,希望脫離現在的社會,甚至恨不得地球停止轉動。如果有這種想法,就看得太嚴重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麵對不幸時能想得遠,不幸的嚴重性就會消失。

如果禱告之前,能用一顆從容寬大的心去正視不幸,那麼對於現在的問題或以後的不幸,都不用擔心。

別怕挫折來叩門人是群居的動物,不能脫離團體而獨自生活,參加俱樂部或社會活動,與別人共享夢、希望和愛,日後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不幸也就能解決了。

“完了!”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認為事情已經結束,不就表示你已投降了嗎?

事情沒有真正的完了,一件事情的結束,就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不要隻看表麵的變化,變化本身也會產生變化。

小巷看起來好像是盡頭,其實是一個轉彎。

尋找可能性不管哪一種不幸都有可能性,你的不幸也一樣,盡可能把眼前的土山變成金山。

對任何事應該抱著可能成功的信心,這一扇門雖然關著,但另一扇門一定開著。

在任何不幸中,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你會發現許多機會。

有一位傷心的女孩,被粗魯的男友拋棄了。

人生的傷害,一定能加以利用。

女孩說:“心靈破碎的人,一定要再愛他人。”憎恨傷害我們的人,是消極的做法,積極的方法是以親切的態度和同情心對待傷害我們的人,這樣一來,對方深受感動,就會改變態度,並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

所以,傷害我們有時反而是好事。

當然,上麵所舉的例子隻是一種可能。

不管哪一種不幸都有可能性,你的不幸也一樣,盡可能把眼前的土山變成金山。

對任何事應該抱著可能成功的信心,這一扇門雖然關著,但另一扇門一定開著。這些都是封閉的思想,有這種思想的人很容易犯錯,且多是接受過教育和訓練的人。

有一家旅館的生意非常好,旅客不斷湧入,以致電梯應接不暇。

振作精神現在把積極的反應列出來。能引起積極的行動,一定有其動機。除了已有的方法之外,再想出其他的方法。周圍的一切,都有機會藏在其中。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要解決問題,隻有一個辦法,就是大大改變生活方式。

例如有一個人為酗酒煩惱,結果發現,問題出在他結交多年的朋友身上。如果他聽說過這句話,並聽人勸告,問題也就解決了。

許多人常常認為自己有許多不幸,其實不過是缺乏正確判斷的理性。

有人失業了,不妨仔細想想。譬如沒有失業的話,可能跟現在的工作無關,正因為失業,才找到目前的工作。